字典帮 >古诗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2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宋代  苏轼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翻译及注释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译文:
将鲛绡剪碎,玉簪轻盈,
檀香晕染,妆容如雪月明。
愿与老人相伴,共享春日的醉意,
心中的情感仿佛悬在半空,欲言又止,更加丰盈。

诗意:
这首诗以描绘梅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和自己的情感。诗中的"鲛绡"指的是一种轻薄的绸缎,用来形容剪碎的梅花花瓣。"玉簪"则象征着美丽的发簪。诗人以婉约的笔触,描绘了梅花的纯洁和妩媚,暗示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赞美之情。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借老人春日的醉意寄托自己的情感。老人在春天里饮酒,享受春日的美好,而诗人则希望能与老人共饮,共享春日的快乐。然而,诗人内心的情感却如同悬在半空中,欲言又止,流露出更多的情感和思绪。

赏析: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法,将梅花的美丽和自己的情感相结合,表达出丰富的意境和情感。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诗人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同时,诗人通过对老人春日醉意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绪,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整首诗情感细腻,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拼音读音参考

cí yùn yáng gōng jì fèng yì méi huā shí shǒu
餈韵杨公济奉议梅花十首

jiāo xiāo jiǎn suì yù zān qīng, tán yūn zhuāng chéng xuě yuè míng.
鲛绡剪碎玉簪轻,檀晕妆成雪月明。
kěn bàn lǎo rén chūn yī zuì, xuán zhī yù luò gèng duō qíng.
肯伴老人春一醉,悬知欲落更多情。


相关内容11: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

金山妙高台

雨中过舒教授

顷年杨康功使高丽还奏乞立海神庙于板桥仆嫌

怀西湖寄晁美叔同年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従来苏李得名双,只恐全齐笑陋邦。诗似悬河供不办,故欺张籍陇头泷。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
    南村诸杨北村卢,(谓杨梅、卢橘也。)白花青叶冬不枯。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海山仙......
  • 出都来陈,所乘船上有题小诗八首,不知何人
    万窍号地籁,冲风散天池。喧豗瞬息间,还挂斗与箕。...
  • 读道藏
    嗟余亦何幸,偶此琳宫居。宫中复何有?戢戢千函书。盛以丹锦囊,冒以青霞裾。王乔掌关龠,蚩尤守......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 天汉台
    漾水东流旧见经,银潢左界上通灵。此台试向天文觅,阁道中间第几星。...
  • 送郑户曹
    游遍钱塘湖上山,归来文字带芳鲜。羸僮瘦马従吾饮,陋巷何人似子贤。公业有田常乏食,广文好客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