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西江月(十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伯端
2025-07-23

西江月(十二首)

宋代  张伯端  

西江月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
本源自性佛齐修。
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
若能一念契真修。
灭尽恒沙罪垢。

西江月(十二首)作者简介

张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说(公元984年—1082年),道教南宗初祖,字平叔,号紫阳、紫阳山人,后改名用成(或用诚)。人称“悟真先生”,传为“紫玄真人”,又尊为“紫阳真人”。临海(今属浙江)人。自幼博览群书,学贯古今中外,涉猎诸种方术。张伯端与杏林翠玄真人石泰、道光紫贤真人薛式、泥丸翠虚真人陈楠、琼炫紫虚真人白玉蟾被奉为“全真道南五祖”(“北五祖”为:东华帝君王玄甫、正阳帝君钟离权、纯阳帝君吕洞宾、纯佑帝君刘海蟾、辅极帝君王重阳)。张伯端真人之师为刘海蟾,桂林刘仲远真人系张伯端真人所度化。

西江月(十二首)翻译及注释

《西江月(十二首)》是宋代张伯端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妄想不须强灭,
真如何必希求。
本源自性佛齐修,
迷悟岂拘先后。

悟则刹那成佛,
迷则万劫沦流。
若能一念契真修,
灭尽恒沙罪垢。

诗意:
这首诗词主要探讨了迷悟和修行的主题,表达了对人生境遇的思考和对修行的向往。诗中提到妄想不需要强行消除,真实的本质又为何必要追求。作者认为本源的佛性和个人修行是相互呼应的,无需拘泥于先后次序。悟道可以在一瞬间实现成佛,而迷失则会沉沦万劫。如果能够通过一念契合真实的修行,就能消除无尽的罪垢。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思考。作者通过对妄想与真实本源、迷悟与修行的对比,寄托了对人生意义和修行境界的思索。诗中提到的成佛和沦流是佛教中的概念,表达了对追求解脱和超越世俗的向往。诗词旨在告诫人们要悟道修行,以摆脱罪垢的束缚。

整首诗词以对偶的结构呈现,通过反复对比的手法强调了迷与悟、妄想与真实的对立。作者借助佛教的思想,表达了人生的矛盾和追求解脱的渴望。这首诗词虽然短小精炼,但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和禅意,值得细细品味和思考。

西江月(十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xī jiāng yuè shí èr shǒu
西江月(十二首)

wàng xiǎng bù xū qiáng miè, zhēn rú hé bì xī qiú.
妄想不须强灭,真如何必希求。
běn yuán zì xìng fú qí xiū.
本源自性佛齐修。
mí wù qǐ jū xiān hòu.
迷悟岂拘先后。
wù zé chà nà chéng fó, mí zé wàn jié lún liú.
悟则刹那成佛,迷则万劫沦流。
ruò néng yī niàn qì zhēn xiū.
若能一念契真修。
miè jǐn héng shā zuì gòu.
灭尽恒沙罪垢。


相关内容11:

南还寻草市宅

生查子

夜行船

菩萨蛮

贺圣朝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少年游
    肉红圆样浅心黄。枝上巧如装。雨轻烟重,无聊天气,啼破晓来妆。寒轻贴体风头冷,忍抛弃、向秋光......
  • 踏莎行
    闲院秋千,又还拆了。绿苔遍地青春老。画楼日晚燕归巢,红稀翠盛梅初小。窈窕身轻,怎禁烦恼。罗......
  • 定风波令(再次韵送子瞻·般涉调)
    谈辨才疏堂上兵。画船齐岸暗潮平。万乘靴袍曾好问。须信。文章传口齿牙清。三百寺应游未遍。□算......
  • 定西番(般涉调)
    秀眼谩生千媚,钗玉重,髻云低。寂寂挹妆羞泪,怨分携。鸳帐愿从今夜,梦长连晓鸡。小逐画船风月......
  • 武陵春(般涉调)
    每见韶娘梳鬓好,钗燕傍云飞。谁掬彤霞露染衣。□玉透柔肌。梅花瘦雪梨花雨,心眼未芳菲。看著娇......
  • 西江月(十二之十)
    不辨五行四象,那分朱汞铅银。修丹火候未曾闻。早便称呼居隐。不背自思己错,更将错路教人。误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