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贻净居寺新及第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谭用之
2025-07-22

贻净居寺新及第

唐代  谭用之  

秋池云下白莲香,池上吟仙寄竹房。
闲颂国风文字古,静消心火梦魂凉。
三春蓬岛花无限,八月银河路更长。
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

贻净居寺新及第作者简介

谭用之,[约公元九三二年前后在世],里居及生卒年均不详,约后唐明宗长兴中前后在世。善为诗而官不达。著有诗集一卷,《新唐书艺文志》传于世。

贻净居寺新及第翻译及注释

诗词:《贻净居寺新及第》

秋池云下白莲香,
池上吟仙寄竹房。
闲颂国风文字古,
静消心火梦魂凉。
三春蓬岛花无限,
八月银河路更长。
此境空门不曾有,
从头好语与医王。

中文译文:
秋天的池塘,云彩下飘香的白莲,
池边有位仙人吟咏寄给竹房。
闲时吟颂国风,赞美古代文字之美,
静下心来,消除心头的火,梦中得到平静。
春天里,有无尽的花在蓬莱岛绽放,
八月的银河之路更加漫长。
这样的境界,空门中从未有过,
重新开始,与医王交流良言妙语。

诗意和赏析:
《贻净居寺新及第》是唐代谭用之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物和精神境界的赞美与向往。

诗中以秋天的池塘为背景,描绘了云彩下飘香的白莲,给人一种宁静、美好的感觉。而池边的仙人则吟咏着诗歌,寄托了他对竹房的思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接下来的几句,作者闲时吟咏国风,赞美文字之美,静下心来,消除心头的火,使得心灵得到了凉爽和平静。这表明作者追求一种宁静的内心状态,远离俗世的烦恼,享受文字和诗歌给予的心灵愉悦。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描述了春天蓬莱岛上花的绚烂,以及八月银河之路的漫长。这更加强调了自然界的壮丽和人们对无穷美好的向往。

最后两句“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则表达了作者对这种境界的珍视和向往。空门意指佛教寺院,作者希望能够得到这样的境界,与医王共同交流良言和妙语。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内心境界的理解和追求,以及对与智者的交流和共鸣的向往。诗歌通过对自然景物和心灵境界的描绘,展示了唐代文人对精神追求和心灵自由的向往。

贻净居寺新及第拼音读音参考

yí jìng jū sì xīn jí dì
贻净居寺新及第

qiū chí yún xià bái lián xiāng, chí shàng yín xiān jì zhú fáng.
秋池云下白莲香,池上吟仙寄竹房。
xián sòng guó fēng wén zì gǔ,
闲颂国风文字古,
jìng xiāo xīn huǒ mèng hún liáng.
静消心火梦魂凉。
sān chūn péng dǎo huā wú xiàn, bā yuè yín hé lù gèng zhǎng.
三春蓬岛花无限,八月银河路更长。
cǐ jìng kōng mén bù céng yǒu, cóng tóu hǎo yǔ yǔ yī wáng.
此境空门不曾有,从头好语与医王。


相关内容11:

张员外好茅山风景,求为句容令,作此送

钱塘对酒曲

吉水县依韵酬华松秀才见寄

夏日书依上人壁

和尉迟赞善秋暮僻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记皂江堕水事
    青城山峭皂江寒,欲度当时作等闲。棹逆狂风趋近岸,舟逢怪石碎前湾。手携弱杖仓皇处,命出洪涛顷......
  • 会友不至
    王孙还是负佳期,玉马追游日渐西。独上郊原人不见,鹧鸪飞过落花溪。...
  • 新燕
    才离海岛宿江滨,应梦笙歌作近邻。减省雕梁并头语,画堂中有未归人。...
  • 送郑谷
    春江潋潋清且急,春雨濛濛密复疏。一曲狂歌两行泪,送君兼寄故乡书。...
  • 陈·宣帝伤将卒
    前后兵师战胜回,百馀城垒尽归来。当时将卒应知感,况得君王为举哀。...
  • 送德林郎中学士赴东府(得菊)
    离情折杨柳,此别异春哉。含露东篱艳,泛香南浦杯。惜持行次赠,留插醉中回。暮齿如能制,玉山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