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大麦行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19

大麦行

唐代  杜甫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大麦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大麦行翻译及注释

《大麦行》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描绘了农村困境和边疆战乱所带来的痛苦。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大麦干枯小麦黄,
妇女行泣夫走藏。
东至集壁西梁洋,
问谁腰镰胡与羌。

岂无蜀兵三千人,
部领辛苦江山长。
安得如鸟有羽翅,
托身白云还故乡。

中文译文:
大麦干枯,小麦泛黄,
妇女行走,泪湿夫衣,躲避危险。
东至集壁,西到梁洋,
问谁还有腰佩镰刀的胡人与羌人。

怎么会没有蜀汉的三千勇士,
他们辛苦地守卫着江山长久。
要是能有像鸟儿一样的羽翼,
我愿托身于白云之间,飞回故乡。

诗意和赏析:
《大麦行》描绘了唐代中国边疆地区的困境和农村的苦难。诗中通过描绘大麦干枯、小麦黄瘦的景象,以及妇女们因战乱而离散、流离失所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战乱带来的人民疾苦和生活艰辛。

诗中提到的集壁、梁洋等地名,实际上是指当时边疆地区的一些具体地点,通过这些地名的描绘,诗人加强了对战乱影响的刻画。

在诗的后半部分,杜甫表达了对蜀汉军队的惋惜之情。他认为,蜀汉军队是有能力守卫江山的,但由于战乱和政治局势的不稳定,导致他们无法尽展雄心壮志,维护国家的繁荣稳定。

最后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的渴望,希望能够有像鸟儿一样的羽翼,飞翔于白云之间,回到自己的故乡。这种渴望不仅仅是个人对家乡的思念,更是对安宁、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现实困境的反思。

总体而言,杜甫通过《大麦行》表达了他对战乱带来的社会苦难和人民疾苦的关切,以及对国家安宁的期望和对军人辛勤付出的敬佩之情。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观察和真挚的情感,成为唐代诗歌中反映边疆战乱的杰作之一。

大麦行拼音读音参考

dà mài xíng
大麦行

dà mài gān kū xiǎo mài huáng, fù nǚ xíng qì fū zǒu cáng.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女行泣夫走藏。
dōng zhì jí bì xī liáng yáng,
东至集壁西梁洋,
wèn shuí yāo lián hú yǔ qiāng.
问谁腰镰胡与羌。
qǐ wú shǔ bīng sān qiān rén, bù lǐng xīn kǔ jiāng shān cháng.
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山长。
ān dé rú niǎo yǒu yǔ chì, tuō shēn bái yún hái gù xiāng.
安得如鸟有羽翅,托身白云还故乡。


相关内容11:

蕃剑

奉寄章十侍御

摇落

覆舟二首

李监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介立实吾弟,济时肯......
  • 投赠哥舒开府二十韵
    今代麒麟阁,何人第一功。君王自神武,驾驭必英雄。开府当朝杰,论兵迈古风。先锋百胜在,略地两......
  • 渼陂西南台
    高台面苍陂,六月风日冷。蒹葭离披去,天水相与永。怀新目似击,接要心已领。仿像识鲛人,空蒙辨......
  • 同孟浩然宴赋(一作题壁歌)
    屈宋英声今止已,江山继嗣多才子。作者于今尽相似,聚宴王家其乐矣。共赋新诗发宫徵,书于屋壁彰......
  • 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
    往时中补右,扈跸上元初。反气凌行在,妖星下直庐。六龙瞻汉阙,万骑略姚墟。玄朔回天步,神都忆......
  • 提封
    提封汉天下,万国尚同心。借问悬车守,何如俭德临。时征俊乂入,草窃犬羊侵。愿戒兵犹火,恩加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