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途中作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寇准
2025-07-16

途中作

宋代  寇准  

秋末楚云端,行侵苔藓斑。
愁肠不厌酒,病眼岂逢山。
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
却思清渭北,烟柳掩柴关。

途中作作者简介

莱国忠愍公寇准(961-1023),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天禧元年,改山南东道节度使,再起为相(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景灵宫使)。天圣元年 (1023) 九月,又贬寇准衡州司马,是时寇准病笃,诏至,抱病赴衡州(今衡阳)任,病故于竹榻之上,衡州团练副使李迪迎寇准尸灵厝于衡州(今衡阳市)岳屏山花药寺,妻子宋氏奏乞归葬故里。皇佑四年,诏翰林学士孙抃撰神道碑,帝为篆其首曰“旌忠”。寇准善诗能文,七绝尤有韵味,今传《寇忠愍诗集》三卷。

途中作翻译及注释

《途中作》是宋代文学家寇准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秋末楚云端,
行侵苔藓斑。
愁肠不厌酒,
病眼岂逢山。

远路有时到,
宦游无处闲。
却思清渭北,
烟柳掩柴关。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诗人身处秋末的楚云之上,路途渐渐侵蚀了道路上的苔藓斑斑。他的愁肠难以消散,只能借酒浇愁,但即便如此,他的眼病也不可能在旅途中得到治愈。

无论是在远路还是宦游中,诗人都无处寻得片刻闲暇。然而,他心中仍然思念着北方的清渭之地,想象着那里的风景。但现实却是烟雾笼罩了柴关,掩盖了绿柳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短短的四句抒发了诗人的孤寂和思乡之情。秋末楚云端的描绘给人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表达了诗人在旅途中的孤独和无依无靠的状态。行侵苔藓斑描绘了路途的艰辛和漫长,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困惑和烦恼。

愁肠不厌酒,病眼岂逢山,表达了诗人无法摆脱烦忧和眼病的困扰,暗示了他的身体和心灵都在旅途中受到了折磨。

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表达了诗人在旅途和官场中的忙碌和无暇顾及他事的状态,进一步强化了他的孤寂之感。

最后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北方故乡的思念和向往,但现实却是烟雾笼罩了柴关,掩盖了他向往的绿柳美景,给人一种无奈和无法回归故乡的感觉。

整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以及对旅途中的孤独和思乡之情的描绘,传递了一种浓郁的忧郁和无奈的情感,深深触动读者的心灵。

途中作拼音读音参考

tú zhōng zuò
途中作

qiū mò chǔ yún duān, xíng qīn tái xiǎn bān.
秋末楚云端,行侵苔藓斑。
chóu cháng bù yàn jiǔ, bìng yǎn qǐ féng shān.
愁肠不厌酒,病眼岂逢山。
yuǎn lù yǒu shí dào, huàn yóu wú chǔ xián.
远路有时到,宦游无处闲。
què sī qīng wèi běi, yān liǔ yǎn chái guān.
却思清渭北,烟柳掩柴关。


相关内容11:

题杨氏别墅

宿莲花寺顷从清献公游今十年矣

雨中采石菖蒲

过静林寺与径山老禅曳杖溪滨俯浅涧寒冽可照

生日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水村即事
    虚斋临远水,吟钓度朝晡,苇岸秋声合,莎亭鹤影孤。片云藏叠巘,野烧起寒芜。独步时吟望,离人隔......
  • 无畏道人居观音院落奉寄一首
    松石真佳伴,云山得破颜。高人本无住,倦翮自知还。诗外尘缘尽,斋余齿颊閒。何消一句子,截断碧......
  • 蓦山溪
    东堂先晓,帘挂扶桑暖。画舫寄江湖,倚小楼、心随望远。水边竹畔,石瘦藓花寒,秀阴遮,潜玉梦,......
  • 秋雨怀友生
    江城秋雨歇,孤坐役吟身。草色荒三迳,虫声满四邻。边鸿来已近,庭叶落还频。对此空搔首,无由面......
  • 别归云庵端老
    何年败衲裹虚空,雪雁烟凫不受笼。未信归云便端的,一船明月四边风。...
  • 楚江有吊
    悲风飒飒起长洲,独吊灵均恨莫收。深岸自随浮世变,遗魂不逐大江流。霜凄极浦幽兰暮,波动寒沙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