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刘辰翁
2025-07-24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

宋代  刘辰翁  

望江南  

长欲语,欲语又蹉跎。
已是厌听夷甫颂,不堪重省越人歌。
孤负水云多。
羞拂拂,懊恼自摩挲。
残烛不教人径去,断云时有泪相和。
恨恨欲如何。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作者简介

刘辰翁(1233.2.4—1297.2.12),字会孟,别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省吉安市吉安县梅塘乡小灌村)人。南宋末年著名的爱国诗人。 景定三年(1262)登进士第。他一生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活动,为后人留下了可贵的丰厚文化遗产,遗著由子刘将孙编为《须溪先生全集》,《宋史·艺文志》著录为一百卷,已佚。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翻译及注释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是宋代刘辰翁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长时间想要说话,又一次错过了机会。已经厌倦了听到夷甫的赞美,再也无法忍受越人的歌唱。我孤单地承担着许多心事,感到羞愧纷纷,烦恼自己的无能为力。残烛无法引人前行,断续的云朵时而伴着泪水。我恨不得如何才能改变现状。

诗意:
这首诗以望江南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烦恼和无奈之情。诗人长期以来一直想要表达自己的心声,但却屡次错过了合适的机会,感到非常沮丧。他已经对传颂夷甫(古代楚地的音乐)的赞美感到厌倦,对越人(越国的人)的歌唱无法忍受。诗人承担了许多心事,感到羞愧和烦恼,却无法摆脱困境。他感到自己像一束残烛,无法照亮前方的路途,而天空中的云朵时而带着泪水,使他更加痛苦。诗人非常痛恨现状,渴望改变,但却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赏析: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展现了刘辰翁内心的痛苦和无奈,通过描绘景色和抒发情感来表达诗人的心境。诗中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外部的景色相对照,突出了诗人的痛苦和无助。诗人的情感直接、真实地表达了自己对现状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和思考。

此外,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如“长欲语,欲语又蹉跎”表达了诗人长时间以来想要说话却屡次错过的心情;“已是厌听夷甫颂,不堪重省越人歌”通过对夷甫和越人的赞美和歌唱的描述,突显了诗人对现状的不满;“残烛不教人径去,断云时有泪相和”通过残烛和断云的形象描绘,传达了诗人内心的无力和痛苦。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而真实的语言揭示了诗人的心境,表达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渴望改变的愿望,给人以共鸣和思考。同时,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也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拼音读音参考

shuāng diào wàng jiāng nán fù suǒ jiàn
双调望江南(赋所见)

zhǎng yù yǔ, yù yǔ yòu cuō tuó.
长欲语,欲语又蹉跎。
yǐ shì yàn tīng yí fǔ sòng, bù kān zhòng shěng yuè rén gē.
已是厌听夷甫颂,不堪重省越人歌。
gū fù shuǐ yún duō.
孤负水云多。
xiū fú fú, ào nǎo zì mā sā.
羞拂拂,懊恼自摩挲。
cán zhú bù jiào rén jìng qù, duàn yún shí yǒu lèi xiāng hè.
残烛不教人径去,断云时有泪相和。
hèn hèn yù rú hé.
恨恨欲如何。


相关内容11:

薛记室收过庄见寻率题古意以赠

朝中措

浣溪沙

满江红

卜算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杨柳枝
    绿蜡芽疏雪一包。绽云梢。清香却暑置堂坳。晚风飘。冰雹无声栖碧叶,笑仍娇。相随茉莉展轻绡。伴......
  • 念奴娇(二首催雪)
    冬晴无雪。是天心未肯,化工非拙。不放玉花飞堕地,留在广寒宫阙。云欲同时,霰将集处,红日三竿......
  • 孤鸾(梅)
    江南春早。问江上寒梅,占春多少。自照疏星冷,只许春风到。幽香不知甚处,但迢迢、满汀烟草。回......
  • 六州歌头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谁知艰难去,边尘暗,胡马扰,笙歌散,......
  • 鹧鸪天(咏桃菊花)
    桃换肌肤菊换妆。只疑春色到重阳。偷将天上千年艳,染却人间九日黄。新艳冶,旧风光。东篱分付武......
  • 满江红(题冷泉亭)
    直节堂堂,看夹道、冠缨拱立。渐翠谷、群仙东下,佩环声急。闻道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