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赵嘏
2025-07-19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

唐代  赵嘏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萋萋。
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
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
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作者简介

赵嘏 , 字承佑, 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 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 年轻时四处游历, 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 留寓长安多年, 出入豪门以干功名, 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 后回江东, 家于润州(今镇江). 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 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 入仕为渭南尉。 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 存诗二百多首, 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翻译及注释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是唐代赵嘏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女子与男子分别之时的伤感和思念之情。

诗中描述了云中隐隐约约的路,江畔茂盛的草。女子在离别之际,已经不停地流泪,而男子却不舍得离开,放慢了她心中的思念。边境的风吹起,悲伤的号角吹响,营地中的人们因着春天的到来而悲切。虽然结束了战争,但男子的忧愁仍然没有解除,他的眉头也再次皱起。

这首诗的中文译文如下:
云中的路又迷离,江畔的草又茂盛。
我已经流了许多珠泪,你为何不舍得离开。
边境的风吹起,悲哀的号角响起。
营地的月亮因着春天而悲叹。
战争还没有停止,忧愁的眉头又皱起。

这首诗以边境战争为背景,通过描绘女子与男子的分别之情,表达了作者对战乱的不满和战争带来的痛苦。女子流泪,表达了她对爱人的依恋和不舍;男子不舍得离开,暗示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作者在描写中融入了边境风景与军营氛围,增强了诗中情感的张力和悲切。这首诗体现了唐代女性妇人之情和士人之志的交织,展示了唐代人文情感的丰富和复杂。

通过描绘了分别之情和战争的背景,这首诗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现实。呈现出了作者所处时代的动荡和离散,同时让人们反思战争带来的痛苦和无奈。同时,这首诗的艺术形式也显示了赵嘏在诗词创作中的表现力和技巧,以及对诗意与情感的独到把握。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拼音读音参考

zá qū gē cí xī xī yán nà néng xī mǎ tí
杂曲歌辞·昔昔盐·那能惜马蹄

yún zhōng lù yǎo yǎo, jiāng pàn cǎo qī qī.
云中路杳杳,江畔草萋萋。
qiè jiǔ chuí zhū lèi, jūn hé xī mǎ tí.
妾久垂珠泪,君何惜马蹄。
biān fēng bēi xiǎo jiǎo, yíng yuè yuàn chūn pí.
边风悲晓角,营月怨春鼙。
wèi dào xiū zhēng zhàn, chóu méi yòu fù dī.
未道休征战,愁眉又复低。


相关内容11:

杂歌谣辞·白鼍鸣

杂曲歌辞·杨柳枝

杂曲歌辞·车遥遥

杂曲歌辞·妾薄命

杂歌谣辞·鸡鸣曲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相和歌辞·杂怨三首
    生在绮罗下,岂识渔阳道。良人自戍来,夜夜梦中到。渔阳万里远,近于中门限。中门逾有时,渔阳常......
  • 奉和正日临朝应诏
    百灵侍轩后,万国会涂山。岂如今睿哲,迈古独光前。声教溢四海,朝宗引百川。锵洋鸣玉珮,灼烁耀......
  • 杂曲歌辞·伤歌行
    黄门诏下促收捕,京兆君系御史府。出门无复部曲随,亲戚相逢不容语。辞成谪尉南海州,受命不得须......
  • 杂歌谣辞·大麦行
    大麦干枯小麦黄,妇人行泣夫走藏。东至集壁西梁洋,问谁腰镰胡与羌。岂无蜀兵三千人,部领辛苦江......
  • 冬日宴于庶子宅各赋一字得平
    金兰笃惠好,尊酒畅生平。既欣投辖赏,暂缓望乡情。爱景含霜晦,落照带风轻。于兹欢宴洽,宠辱讵......
  • 杂曲歌辞·夜夜曲
    北斗星移银汉低,班姬愁思凤城西。青槐陌上人行绝,明月楼前乌夜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