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白马寺晚泊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秦观
2025-07-19

白马寺晚泊

宋代  秦观  

蒙蒙晚雨暗回塘,远树依微不辨行。
人物渐稀疏磬断,绿薄丛底宿鸳鸯。

白马寺晚泊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又字少游,别号邗沟居士,世称淮海先生。汉族,北宋高邮(今江苏)人,官至太学博士,国史馆编修。秦观一 生坎坷,所写诗词,高古沉重,寄托身世,感人至深。苏轼过扬州,亲自看望秦观,正巧孙觉、王巩亦在高邮,乃相约游东岳庙,载酒论文,吟诗作赋,一时传为佳话。秦观生前行踪所至之处,多有遗迹。如浙江杭州的秦少游祠,丽水的秦少游塑像、淮海先生祠、莺花亭;青田的秦学士祠;湖南郴州三绝碑;广西横县的海棠亭、醉乡亭、淮海堂、淮海书院等。秦观墓在无锡惠山之北粲山上,墓碑上书“秦龙图墓”几个大字。有秦家村、秦家大院以及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文游台。

白马寺晚泊翻译及注释

诗词:《白马寺晚泊》

蒙蒙晚雨暗回塘,
远树依微不辨行。
人物渐稀疏磬断,
绿薄丛底宿鸳鸯。

中文译文:

淅淅沥沥的晚雨,使回塘处显得模糊不清,
远处的树影微微依稀,看不清它们的行进方向。
人物渐渐稀少,只有断断续续的磬声,
在稀疏的绿色丛林底下,有一对宿在那里的鸳鸯。

诗意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白马寺晚上泊船的景象。作者秦观以细腻的语言描绘了雨夜中的一片模糊和隐约。晚雨滴落在回塘之中,形成了蒙蒙之景,远处的树影也因雨雾而变得模糊不清,无法辨别它们的行进方向。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物逐渐稀疏,只有偶尔传来的磬声,更加凸显了夜晚的寂静和孤寂。而在绿色丛林的底部,有一对宿在那里的鸳鸯,它们成为整个景象中唯一的生动存在。

整首诗以寥寥数语,将夜晚的气息和景象描绘得十分细腻而含蓄。通过雨夜的模糊和人物的稀疏,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孤独和寂寞之感,同时在这样的氛围下,通过描绘底部宿鸳鸯的形象,传递了一丝温暖和生机。

这首诗词展现了秦观独特的意境表达方式,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夜晚的景象和情感,给人以深沉而又静谧的感受,使读者沉浸其中,感受到夜晚的宁静与孤寂。

白马寺晚泊拼音读音参考

bái mǎ sì wǎn pō
白马寺晚泊

méng méng wǎn yǔ àn huí táng, yuǎn shù yī wēi bù biàn xíng.
蒙蒙晚雨暗回塘,远树依微不辨行。
rén wù jiàn xī shū qìng duàn, lǜ báo cóng dǐ sù yuān yāng.
人物渐稀疏磬断,绿薄丛底宿鸳鸯。


相关内容11:

次韵邢敦夫秋怀十首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游仙二首

梦中得此

失调名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元佑三年余被召至京师从翰林苏先生过兴国浴
    聊移小榻就风廊,卧久衣巾带佛香。白发道人还省否,前年引去病贤良。...
  • 水调歌头
    相公倦台鼎,要伴赤松游。高牙千里东下,笳鼓万貔貅。试问东山风月,更著中年丝竹,留得谢公不。......
  • 满江红
    鹏翼垂空,笑人世、苍然无物。还又向、九重深处,玉阶山立。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北。且......
  • 送罗正之两浙提刑
    岂为鲈鱼忆故丘,东南昏垫赖良谋。一封暮别云间阁,三组秋归海上州。子政暂为都水使,千秋终作富......
  • 无双
    尚书有女名无双,蛾眉如画学新妆。伊家仙客最明俊,舅母唯只呼王郎。尚书往日先曾许,数载暌违今......
  • 次韵太守向公登楼眺望二首
    庖烟起处认孤村,天色清寒不见痕。车辋湖边梅溅泪,壶公祠畔月销魂。封强尽是春秋国,庙食多怀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