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辛弃疾
2025-07-15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宋代  辛弃疾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翻译及注释

中文译文: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诗意:

这首诗是辛弃疾为了赞美赵茂嘉郎中所写的,主题是品尝芍药的美味和饮酒欢庆。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芍药的爱好和对酒宴的期待。他在诗中表达了自己对赵茂嘉郎中的钦佩和敬意。

赏析:

这首诗的第一句“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描绘了作者的亲身经历。负鼎是古人出行时携带的一种炊具,这里指作者曾在某次旅途中品尝过芍药,认为它的味道非常鲜美,是最值得品尝的佳肴之一。

第二句“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则为诗的转折点。作者认为做出这种美味的芍药不仅仅需要高超的烹饪技巧,更需要对美食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因此,他教训年轻的朋友们,初次尝到美味的芍药后,要勇于举杯共庆,享受美好的时光。

整首诗写景明快,意境优美,表达了作者对美食和美酒的热爱,也展现了他的豁达乐观和对人生的积极态度。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拼音读音参考

hé zhào mào jiā láng zhōng shuāng tóu sháo yào èr shǒu
和赵茂嘉郎中双头芍药二首

dāng nián fù dǐng qù gàn tāng, zhì wèi xū cān sháo yào fāng.
当年负鼎去干汤,至味须参芍药芳。
qǐ shì tiáo gēng shuāng miào shǒu, gù jiào chū fā quàn chí shāng.
岂是调羹双妙手,故教初发劝持觞。


相关内容11:

杂兴

即事

杂兴

和杨民瞻韵

哨遍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失调名
    飞上锦裀红皱。...
  • 遣兴
    出仕才堪斗大州,初归便拟筑糟丘。虚名大似月蟾兔,荣路久如风马牛。啷啷悲蛩常吊夜,萧萧蠹叶更......
  • 春日
    车马闲中绝,衣襦病後宽。改诗消昼永,赊酒敌春寒。柳细搓虽似,花新染未乾。归鸿与来燕,各自管......
  • 杂兴
    庖丁悟养生,轮扁议读书。彼特一技尔,圣智有不如。...
  • 和李都统诗
    破屋那堪急雨淋,且欣断港运篙深。老农定向中宵望,太岁今年合守心。...
  • 鹧鸪天
    莫殢春光花下游。便须准备落花愁。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将扰扰,付悠悠。此生於世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