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宋山扫墓书所见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吴潜
2025-07-17

宋山扫墓书所见

宋代  吴潜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宋山扫墓书所见作者简介

吴潜(1195—1262) 字毅夫,号履斋,宣州宁国(今属安徽)人。宁宗嘉定十年(1217)举进士第一,授承事郎,迁江东安抚留守。理宗淳祐十一年(1251)为参知政事,拜右丞相兼枢密使,封崇国公。次年罢相,开庆元年(1259)元兵南侵攻鄂州,被任为左丞相,封庆国公,后改许国公。被贾似道等人排挤,罢相,谪建昌军,徙潮州、循州。与姜夔、吴文英等交往,但词风却更近于辛弃疾。其词多抒发济时忧国的抱负与报国无门的悲愤。格调沉郁,感慨特深。著有《履斋遗集》,词集有《履斋诗余》。

宋山扫墓书所见翻译及注释

《宋山扫墓书所见》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吴潜。这首诗描绘了扫墓时作者在山中的所见所感,通过山林的景物描写,反映了农耕生活的美好和农民的辛勤劳动。

诗词的中文译文是:

松楸长夜梦,
风露作晨征。
山近却无色,
叶枯偏有声。
架禾知岁熟,
种麦得天晴。
到底农桑好,
营营误此生。

这首诗意蕴含深远,通过描写扫墓时的场景和感受,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

诗中的"松楸长夜梦",表达了作者在长夜中的梦境,可能意味着作者对农村生活的思念和向往。

"风露作晨征",描绘了清晨出发扫墓的场景,风露的存在使得作者感到清新和舒适。

"山近却无色",山近而无色,可能是指山的轮廓模糊,山色隐约,给人以神秘感和诗意。

"叶枯偏有声",叶子虽然已经枯萎,但在风中发出声音,这种生命的坚持和不屈精神,给人以启示和思考。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表达了农民对于农作物的期盼和辛勤劳动的回报,也暗示了农耕生活的规律和希望。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表达了作者对农耕生活的喜爱和对农民辛勤劳作的赞美,以及对于繁忙生活的反思。农耕生活虽然辛苦,但是却有着它独特的美好,而忙碌的现代生活却有时让人迷失了本真。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内心对农耕生活的向往和热爱,以及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于现代生活的反思,呼唤人们能够重新关注和珍惜那些被繁忙所遗忘的美好。

宋山扫墓书所见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shān sǎo mù shū suǒ jiàn
宋山扫墓书所见

sōng qiū cháng yè mèng, fēng lù zuò chén zhēng.
松楸长夜梦,风露作晨征。
shān jìn què wú sè, yè kū piān yǒu shēng.
山近却无色,叶枯偏有声。
jià hé zhī suì shú, zhǒng mài dé tiān qíng.
架禾知岁熟,种麦得天晴。
dào dǐ nóng sāng hǎo, yíng yíng wù cǐ shēng.
到底农桑好,营营误此生。


相关内容11:

和叔崇清明后四绝

挽司直兄

题时遁泽画卷十首

寄敬岩

题蛰庵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挽何南坡
    刻苦工夫真实心,一言体用已全陈。圣贤断续三千载,伯仲渐摩八十春。保护斯文勤且让,作成吾党敬......
  • 和诸庵花光十梅颂
    推出突栾本相,雨肥叶底清黄。熟后何曾酸涩,舌根自不寻常。...
  • 元正
    吟诗犹是少年情,要复当初赤子心。心出入时何以御,手持一卷敬斋箴。...
  • 陪陈立道中书泛湖二首
    幽幽池馆锁苍苔,万朵芙蓉取次开。却似昭阳旧宫女,含娇只待翠华来。...
  • 平山堂
    昔日西风捲地狂,只堪吹雁过潇湘。黄沙万里暮天远,白水一杯秋井香。杨柳年年人老大,江山处处客......
  • 赋双松堂
    和平堂前列四皓,双松为主双桧宾。深山大泽不肯住,鞭霆驾雨来重闉。苍髯梳风音瑟瑟,霜皮凝雪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