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曾伯
2025-11-22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

宋代  李曾伯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作者简介

李曾伯(1198~1265至1275间) 南宋词人。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属浙江)。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翻译及注释

这是李曾伯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作者经过兴安塔寺时的景象,以及他与这个地方的历史和传承之间的联系。诗中的景物包括山岭、溪流、湖泊等,形成了一幅自然山水画的景致。塔影高耸入云,似乎要插入天空,给人一种壮丽的感觉。廛声远传,仿佛通达远方的海洋。诗中还提到了香火绵绵的宝坊和星罗棋布的铜柱州,显示了这个地方的繁荣和庄严。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写景的手法,通过描绘山水和建筑物的壮丽景色,展现了兴安塔寺的庄严和宏伟。作者通过运用形象的描写手法,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这个地方的美丽和壮观。整首诗词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将塔寺与自然融为一体,以表达作者与这个地方的情感联系。诗中提到的廛声和香火,以及星罗棋布的铜柱州,都展示了这个地方的繁荣和历史。

此外,诗中的最后两句“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表达了作者与这个地方的历史渊源和情感纽带。祖孙代代相传,都来到这里,显示了作者对祖先的敬仰和传统的重视。同时,这也传达出一种宿命感,认为这种联系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

总体而言,这首诗词通过精细的描写和抒发情感,展示了兴安塔寺的壮丽景观以及作者与这个地方的情感纽带,既有写意的意境,又有传达作者情感的内涵。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拼音读音参考

guò xīng ān tǎ sì sēng yǐ xiān shì shī lái ǒu fù
过兴安塔寺僧以先世诗来偶赋

lǐng shí shuǐ fèn jí, hú nán shān jìn tóu.
岭石水分脊,湖南山尽头。
chán shēng tōng hǎi yuǎn, tǎ yǐng chā tiān fú.
廛声通海远,塔影插天浮。
xiāng jiē bǎo fāng jiè, xīng lián tóng zhù zhōu.
香接宝坊界,星联铜柱州。
zǔ sūn fán jǐ dào, yì shì sù yuán bù.
祖孙凡几到,亦是宿缘不。


相关内容11:

题怀达楼

和吴居父江陵雄楚楼韵

禁烟前一日招幕属小集林提干有诗和韵

登西楼题柱

重庆阃治十咏·集思堂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春日杂兴
    鹤骨崭崭疾未廖,怯行山亦倦登楼。久知老去事当尔,自入春来雨不休。虚器甚惭居士屩,实封难觅醉......
  • 访阆州读书岩
    从来廊庙出山林,师友相资好弟兄。料得至今风雨夜,山神犹记读书声。...
  • 挽蹇都官
    倾盖荆州日,扬旌兰澧时。相为王中虑,犹以岁寒期。笔寄嗟麟绝,言忠勿驷追。典型今已矣,老泪不......
  • 食河豚鲈鱼席间口占
    午食河豚晚食鲈,两鱼风味绝悬殊。怀归未必因兹品,适口何能计此躯。春岸荻芽常喜有,秋风莼菜不......
  • 咏衡岳禹柏
    我来衡山下,古梵见老柏。森然星野分,亶有神明力。风霜饱更练,雨露富培埴。岳灵共长久,造化与......
  • 淮淝忆幼度
    世未闻风鹤,香囊一少年。秦非无敌者,晋固有人焉。社稷一枰上,山河孤注然。江东正朔在,或者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