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天衣寺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曾几
2025-07-19

题天衣寺

宋代  曾几  

布袜青鞋踏欲无,登山临水未成疏。
十峰双涧天衣寺,万壑千岩总不如。

题天衣寺作者简介

曾几(1085--1166)中国南宋诗人。字吉甫,自号茶山居士。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人,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题天衣寺翻译及注释

《题天衣寺》是宋代诗人曾几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布袜青鞋踏欲无,
登山临水未成疏。
十峰双涧天衣寺,
万壑千岩总不如。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一座名为“天衣寺”的山峰,但他却觉得自己的文字无法表达出山峰的壮丽和美丽。作者穿着朴素的布袜和青色的鞋子,踏上山峰,但他觉得自己的登山还不够纯熟,没有达到疏通的状态。尽管天衣寺有十座峰峦和两道涧谷,但作者认为这些山峰和峡谷的壮丽景色,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他内心中的景象相媲美。

赏析:
这首诗词虽然简短,但通过简洁而凝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景色之美的无限崇敬和自己表达能力的无奈。作者以布袜青鞋的形象,强调了自己朴素的生活和平凡的能力,这与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赞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诗中的“布袜青鞋”意味着作者并非富贵人家,而是一个普通人,他的表达能力有限,难以将自然景色的美妙描绘出来。

天衣寺是一个虚构的地名,通过描述它的山峰和涧谷的数量和壮丽,使读者产生一种想象的空间感。作者以“十峰双涧”的形象来形容天衣寺的山峰和峡谷,再加上“万壑千岩”的描绘,进一步强调了这里的壮丽景色。然而,作者在最后一句中以“总不如”作为结尾,表达了他对自己表达能力的自我怀疑和无奈之情。他觉得无论怎样的描写也无法完全表达出内心对大自然景色的感受。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叹之情和对自己表达能力的无限怀疑。这种对自然景色的崇敬和自我怀疑的情感,使得这首诗词具有深刻的哲理意味,让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思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诗人的创作境界。

题天衣寺拼音读音参考

tí tiān yī sì
题天衣寺

bù wà qīng xié tà yù wú, dēng shān lín shuǐ wèi chéng shū.
布袜青鞋踏欲无,登山临水未成疏。
shí fēng shuāng jiàn tiān yī sì, wàn hè qiān yán zǒng bù rú.
十峰双涧天衣寺,万壑千岩总不如。


相关内容11:

送坚甫同年

投壶

黄嗣深尚书见访

玉井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信衢道中溪流不通全家遵陆
    客情厌楚却思吴,白鹭汀洲政起予。渴雨溪流妨进艇,得晴山路称骑驴。满林霜著春相似,半岭云横雪......
  • 挽韩子苍待制
    佩声曾到凤凰池,不尽胸中五色丝。三黜本因元佑学,一飞合在中兴时。忽惊地下修文去,太息门边问......
  • 涵虚亭
    云外众峰檐际横,竹间飞泉窗下鸣。欲往二乐即歇此,胸怀已自如冰清。...
  • 送通判喻郎中
    群居五百日,日日如初见。一日忽远别,能不成怆恋。人生三万日,光景若激箭。何苦于其间,喜愠费......
  • 次钱处和赠赴召之行韵
    苍颜白发海边州,敢与君王侧席求。水似篙深催我去,雨如丝下要人留。偶然结绶登畿左,不受攀辕拥......
  • 蟹
    旧交髯簿久相忘,公子相从独味长。醉死糟丘终不悔,看来端的是无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