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诗意和翻译_明代诗人贝琼
2025-10-05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明代  贝琼  

扰扰知何事,人间即梦间。
试从千佛转,能见几人闲。
水落元通月,云行不碍山。
长歌和樵者,日暮枹薪还。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作者简介

贝琼(1314~1379)初名阙,字廷臣,一字廷琚、仲琚,又字廷珍,别号清江。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年八十余岁。贝琼从杨维桢学诗,取其长而去其短;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元丰诸家。文章冲融和雅,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足以领袖一时。著有《中星考》、《清江贝先生集》、《清江稿》、《云间集》等。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翻译及注释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是明代贝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扰扰知何事,人间即梦间。
试从千佛转,能见几人闲。
水落元通月,云行不碍山。
长歌和樵者,日暮枹薪还。

诗意:
这首诗词描绘了冬至日过来青堂的景象,并表达了一种对世事浮躁和虚幻的感慨。诗人在诗中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与佛教思想相结合,表达了对世俗繁忙生活的疑问和追求内心宁静的渴望。

赏析:
这首诗词以冬至日过来青堂为背景,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佛教思想的运用,展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思考和对内心平静的追求。

首句“扰扰知何事,人间即梦间。”表达了诗人对纷繁世事的疑问,暗示了人生的短暂和虚幻。诗人认为世间的忙碌和喧嚣就如同梦一般,让人感到困惑和迷茫。

接下来的两句“试从千佛转,能见几人闲。”运用了佛教的观念,意味着通过超脱红尘、净化心灵,才能看到真正的宁静和人们内心的空闲。诗人试图通过向佛教借力来寻找真理和心灵的平静。

“水落元通月,云行不碍山。”这两句表达了自然界的宁静和自由。诗人以水、云、山为象征,描绘了大自然自由流动的景象,强调了与自然的融合与和谐。这也暗示了诗人希望能摆脱尘世的纷扰,追求自由和宁静的心境。

最后两句“长歌和樵者,日暮枹薪还。”通过描写樵夫回家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朴素生活的向往。长歌和樵者的形象象征了自由、宁静和快乐。诗人以此寄托了对简单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反思。

整首诗以冬至日过来青堂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佛教思想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浮躁和虚幻的感慨,以及对内心宁静和自由的追求。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邃的意境,展示了贝琼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并传达了一种超越尘世的理想追求。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拼音读音参考

rén zǐ dōng zhì rì guò lái qīng táng sān shǒu shì miǎn zhōng zǔ nán èr yǒu
壬子冬至日过来青堂三首示勉中祖南二友

rǎo rǎo zhī hé shì, rén jiān jí mèng jiān.
扰扰知何事,人间即梦间。
shì cóng qiān fú zhuǎn, néng jiàn jǐ rén xián.
试从千佛转,能见几人闲。
shuǐ luò yuán tōng yuè, yún xíng bù ài shān.
水落元通月,云行不碍山。
cháng gē hé qiáo zhě, rì mù bāo xīn hái.
长歌和樵者,日暮枹薪还。


相关内容11:

宫词

和寄仵判院八首

元夕戏题

木兰花慢 秋词

梦洞庭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菊
    曾见春花落万红,不然随雨即随风。如何得到重阳日,浮在陶家酒盏中。...
  • 句
    荷挥万朵玉如意,蝉弄一声金错刀。...
  • 延安守岁
    律管风生消暮景,塞原烟静绝妖氛。坐移残烛光阴变,故旧年华一夜分。...
  • 峡山飞来寺
    峡山胜地安禅处,万仞危桥压要津。世上岂知名利路,浪中空笑往来人。倚门怪石狂遮面,入座寒云碎......
  • 即事
    少海旌旗落照中,沙陀兵马雁门雄。朝宗久废诸侯礼,翊戴方尊节度功。今日岂宜求骑劫,当年应失倚......
  • 正月廿九日杨鸣鹤席上分韵得几字
    两山昨夜风雨止,水涨新痕没沙尾。黄知彭泽柳初芽,红见武陵桃欲蕊。老去逢春更惜春,平生酒伴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