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桂花五律诗意和翻译_清代诗人谭嗣同
2025-09-05

桂花五律

清代  谭嗣同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桂花五律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汉族,湖南浏阳人,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维新志士。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只有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公开提出废科举、兴学校、开矿藏、修铁路、办工厂、改官制等变法维新的主张。写文章抨击清政府的卖国投降政策。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三十三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代表作品《仁学》、《寥天一阁文》、《莽苍苍斋诗》、《远遗堂集外文》等。

桂花五律翻译及注释

《桂花五律》是清代谭嗣同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译文:
湘上野烟轻,
芙蓉落晚晴。
桂花秋一苑,
凉露夜三更。
香满随云散,
人归趁月明。
谁知小山意,
惆怅遍江城!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秋天湖南的景色。诗人描述了湘江上轻盈的野烟,美丽的芙蓉花在晴朗的傍晚中飘落。诗中主要表达了桂花的香气弥漫在秋天的园中,凉爽的露水在深夜时分出现。桂花的香气随着风云散去,人们在月明之下归家。然而,小山和江城都知道,此时的诗人内心感到惆怅,但具体原因并未明确揭示。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湖南秋天的景色和桂花的香气。诗人以短小精悍的五律形式,通过寥寥数语勾勒出自然景色和人们的生活场景。诗中运用了湖南地域特色的景物描写,如湘江和湘上野烟,以及芙蓉和桂花等植物。桂花作为秋天的代表花卉,被用来象征秋天的到来和渐渐凉爽的气候。

诗人通过描写桂花的香气,将读者带入了一个美丽而宁静的秋夜之中。凉爽的露水、月光下人们归家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和温馨的氛围。然而,诗末的"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给整首诗带来了一丝忧伤和遗憾的情感。小山和江城象征着周围的环境和人们的心情,暗示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痛苦或忧虑。

整首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秋天景色的感受,并在细节中渗透出暗示性的情感。这种通过描写自然景物来抒发人情感的手法,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桂花五律》以其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含蓄性,展示了清代诗人谭嗣同的才华和对自然的敏感触觉。

桂花五律拼音读音参考

guì huā wǔ lǜ
桂花五律

xiāng shàng yě yān qīng, fú róng luò wǎn qíng.
湘上野烟轻,芙蓉落晚晴。
guì huā qiū yī yuàn, liáng lù yè sān gēng.
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xiāng mǎn suí yún sàn, rén guī chèn yuè míng.
香满随云散,人归趁月明。
shéi zhī xiǎo shān yì, chóu chàng biàn jiāng chéng!
谁知小山意,惆怅遍江城!


相关内容11:

拟宫词七首

殿前欢

送张孝廉

华亭吴江道中偶作十绝

沉犀潭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点绛唇
    十载风霜,玉关紫塞都游遍。驿途方远。夜雨留孤馆。灯火青荧,莫把吴钩看。歌声软。酒斟宜浅。三......
  • 天净沙 冬
    一声画角谯门,丰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 水调歌头·袖笼鞭敲镫
    袖笼鞭敲登。无语独闲行。绿杨下、人初静。烟澹夕阳明。窈窕佳人,独立瑶阶,掷果潘郎,瞥见红颜......
  • 风流子 中州乐府以上赵万里辑本金吴激东山
    书剑忆游梁。当时事、底事不堪伤。念兰楫嫩漪,向吴南浦,杏花微雨,窥宋东墙。凤城外,燕随青步......
  • 长亭怨 与李天生冬夜宿雁门关作
    记烧烛、雁门高处。积雪封城,冻云迷路。添尽香煤,紫貂相拥、夜深语。苦寒如许,难和尔、凄凉句......
  • 水调歌头
    暮云遮远眼,叠叠入青烟。十年不见,醯鸡同舞瓮中天。闻道山阴回棹,相去都无百里,李郭可同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