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n tiān guò hǎi
成语解释: | 瞒住上天;偷渡大海。形容采取谎言和伪装蒙蔽别人以达到目的的欺骗行为。 |
---|---|
成语出处: | 明 阮大铖《燕子笺 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贬义成语 |
成语用法: | 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辨形: | 瞒;不可写作“满”。 |
近义词: | 掩人耳目 »、瞒天昧地 »、瞒上欺下 » |
反义词: | 实事求是 »、以诚相待、光明磊落 » |
成语例子: | 这么大一件事,被他廖廖数语竟然瞒天过海。 |
词语分开解释
瞒天 : 1.满天。
瞒天过海是什么意思

比喻采取欺骗手段,暗中进行活动
国语辞典比喻欺骗的手法很高明。明.阮大铖《燕子笺.第七出》:「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
瞒天过海的网络解释
瞒天过海 :意思是瞒住上天,偷渡大海。比喻用谎言和伪装向别人隐瞒自己的真实意图,在背地里偷偷地行动。清代无名氏将“瞒天过海”收进其所编《三十六计》中,并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瞒天过海”的计策,古时人们早有使用,而“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形成,或与元初未知人士所撰《薛仁贵征辽事略》中薛仁贵设计让唐太宗渡海的故事有关。“瞒天过海”这一词语的最先使用,应不晚于明代末年。
【释义】比喻用欺骗的手段,暗中行动。清阮大铖《燕子笺·购幸》:“我做提控最有名,瞒天过海无人问,今年大比期又临,嗏,只要赚几贯铜钱养阿正。”如:他干的那些瞒天过海的勾当,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我。另一例见于清朝如莲居士所著的《薛仁贵征东》 薛仁贵向尉迟恭献上一计好让天子过海征东,此计就是瞒天过海。即瞒着天子李世民,运用木船装扮成岛屿的样子,在李世民不知情的情况下就过了海。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瞒天过海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穷年屡月
揭竿而起
迫不得已
没头没脑
万语千言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