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避暑入古寺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郑思肖
2025-09-04

避暑入古寺

宋代  郑思肖  

避暑入古寺,暂尔遣骚屑。
心静凉於秋,倏然适清悦。
彼哉谁氏子,对弈气争杰。
惜其二低手,彼此蔑奇着。
帝观发冷笑,连呼错错错。
救之不可及,流视入寥廓。

避暑入古寺作者简介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属福建)人。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避暑入古寺翻译及注释

《避暑入古寺》是一首宋代的诗词,作者是郑思肖。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避暑躲进古寺里,暂时摆脱尘嚣的烦扰。
心境宁静,凉爽如秋天,
突然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愉悦。
看哪,那位年轻人,
在下棋时气势十足,竞相争艳。
可惜他们的水平都不高,
互相嘲笑着对方的拙劣表现。
皇帝看了发出冷笑,
连声嘲讽着"错、错、错"。
救助已经来不及了,
目光流连于广阔的寺院之中。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进入古寺避暑的情景。在寺院中,作者感到心灵得到了片刻的宁静,犹如秋天的凉爽。然而,这种宁静被一群年轻人下棋的声音打破了。这些年轻人对弈时气势汹汹,争夺胜利。然而,他们的水平都不高,互相嘲笑对方的不堪。皇帝看到这一幕后,发出冷笑,嘲讽他们的愚蠢。最后,作者的目光流连于寺院的广阔景色之中。

这首诗词通过对避暑寺院中的景物和人物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纷扰世事的厌倦和对宁静境地的向往。作者在古寺中寻求心灵的静谧,但却被年轻人的争斗和皇帝的嘲讽所干扰,使他感到无奈和迷茫。整首诗以古寺为背景,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的批判。

此外,诗中运用了一些意象和修辞手法,如寺院的凉爽和广阔景色,以及年轻人的对弈和皇帝的嘲讽,都增加了诗词的韵味和艺术性。整体上,这首诗以简洁而含蓄的语言描绘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展示了他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洞察力。

避暑入古寺拼音读音参考

bì shǔ rù gǔ sì
避暑入古寺

bì shǔ rù gǔ sì, zàn ěr qiǎn sāo xiè.
避暑入古寺,暂尔遣骚屑。
xīn jìng liáng yú qiū, shū rán shì qīng yuè.
心静凉於秋,倏然适清悦。
bǐ zāi shuí shì zi, duì yì qì zhēng jié.
彼哉谁氏子,对弈气争杰。
xī qí èr dī shǒu, bǐ cǐ miè qí zhe.
惜其二低手,彼此蔑奇着。
dì guān fā lěng xiào, lián hū cuò cuò cuò.
帝观发冷笑,连呼错错错。
jiù zhī bù kě jí, liú shì rù liáo kuò.
救之不可及,流视入寥廓。


相关内容11:

室思

六言诗

秋闺怨诗

诉衷情

采菱曲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小重山
    正是神京烂熳时,群仙初折得,郄诜枝。乌犀白□[1]最相宜,精神出,御陌袖鞭垂。柳色展愁眉,管弦......
  • 句
    酿雪不成微有雨,被风吹散却为晴。...
  • 送翁应叟
    逢君亦姓翁,莫即是吾宗。远自刺桐里,来看孤屿峰。虽云相识晚,宛若故情浓。囘首秋风路,闽山复......
  • 苕溪
    晚立苕溪溪上头,往来无数采菱舟。采菱归去明朝卖,安识人闻乐与愁。...
  • 雨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衮衮繁华地,西风吹......
  • 苕溪
    风掠篷窗雨鬓秋,生涯无岁不扁舟。吟诗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