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画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甲
2025-07-26

题画

宋代  李甲  

谁泼烟云六尺绡,寒山秋树晚萧萧。
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

题画作者简介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李景元在元符(1098—1100)年间曾任武康县令;词存九首,见《乐府雅词》卷下。

题画翻译及注释

《题画》

谁泼烟云六尺绡,
寒山秋树晚萧萧。
十年来往吴淞口,
错认溪南旧板桥。

中文译文:

谁将烟云倾泼在六尺绢上,
寒山的秋树在黄昏时萧萧作响。
十年来我往返于吴淞口,
曾经错认了溪南的旧板桥。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李甲创作的作品,通过绘画题材表现了对人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时光流转的思考。

首句"谁将烟云倾泼在六尺绢上",描绘了一幅绘画作品,意味着有人将云雾的气势与美景描绘在六尺长的丝绢上。这里的烟云和绢画可以被视为作者对人生和世间事物的比喻,含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意境。

第二句"寒山的秋树在黄昏时萧萧作响",通过描绘秋天的山林景色,强调了季节的变迁和岁月的流逝。寒山的秋树在黄昏时发出萧萧的声音,这种声音使人感受到季节的凄凉和寂寥,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人事的变化。

接下来的两句"十年来我往返于吴淞口,曾经错认了溪南的旧板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时光的回忆和对人生轨迹的反思。吴淞口是长江和黄浦江的交汇处,作者在这里往来了十年之久。但是,作者曾经错误地认为一座溪南的旧板桥,这种错觉可以被视为作者对过去经历的回顾和对人生中的迷失与误解的反思。

整首诗词以画题为引子,通过景物描写和细腻的情感表达,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人事变迁的感慨。通过描绘出秋天的寒山景色和人们在吴淞口的往来,诗人传递了岁月无情、人生短暂的主题。诗中的错认溪南旧板桥则象征着人们对于过去的回忆和经历可能存在的曲解和误解。整首诗意蕴含深邃,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余地。

题画拼音读音参考

tí huà
题画

shuí pō yān yún liù chǐ xiāo, hán shān qiū shù wǎn xiāo xiāo.
谁泼烟云六尺绡,寒山秋树晚萧萧。
shí nián lái wǎng wú sōng kǒu, cuò rèn xī nán jiù bǎn qiáo.
十年来往吴淞口,错认溪南旧板桥。


相关内容11:

八角井

都梁八首

浪淘沙·黄道雨初乾

微雨登城二首

新月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水调歌头
    一片苍崖璞,孕秀自天锺。浑如暖烟堆里,乍放力犹慵。疑是犀眠海畔,贪玩烂银光彩,精魄入蟾宫。......
  • 潇洒亭
    郡因贤守得佳名,水态山光会此亭。云外僧归穿竹坞,日边鸥下集沙汀。浮梁倒影横雌霓,宝塔张灯叠......
  • 春日独酌
    桃花不解饮,向我如情亲。迎风更低昂,狂杀对酒人。桃无十日花,人无百岁身。竟须醒复醉,不负花......
  • 句
    无水不如三峡险,有山皆似七闽深。...
  • 寄东坡先生自朱崖量移合浦
    君恩浩荡似阳春,海外移来住海滨。莫向沙边弄明月,夜深无数采珠人。...
  • 定风波
    待得明年重把酒。携手。那知无雨又无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