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成语解释: | 若:像;悬河:瀑布;激流奔泻。说起话来像河水倾泻一样滔滔不绝。形容口才好;能言善辩。 |
---|---|
成语出处: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郭子玄语议如悬河泻水,注而不竭。”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中性成语 |
成语用法: | 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成语结构: | 主谓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若,不能读作“kǔ”。 |
成语辨形: | 若,不能写作“苦”;河,不能写作“何”。 |
成语辨析: | 见“侃侃而谈”(564页)。 |
近义词: | 夸夸其谈 »、侃侃而谈 »、能言善辩 » |
反义词: | 沉默寡言 »、噤若寒蝉 »、闭口无言 » |
成语例子: | 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贼,不由得不信。(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 |
成语谜语: | 训;水帘洞 |
词语分开解释
悬河 : 1.指瀑布。 2.谓倾泻不止。 3.比喻论辩滔滔不绝或文辞流畅奔放。 4.指高出地面的河。
口若悬河是什么意思

言谈有若滔滔流水,源源不绝于口,形容口才敏捷,善于辩解
国语辞典比喻说话滔滔不绝,能言舌辩。《金瓶梅.第三三回》:「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就是一回。」《儒林外史.第四回》:「知县见他说的口若悬河,又是本朝确切典故,不由得不信。」也作「悬河泻水」。近喋喋不休,滔滔不绝,口齿伶俐,侃侃而谈,夸夸其谈,娓娓而谈反默不作声,噤若寒蝉,张口结舌,沉默寡言,守口如瓶,一言不发,哑口无言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口若悬河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大祸临头
轻财好士
争强显胜
款学寡闻
荒淫无道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