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竹和东坡韵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甲
2025-07-27

题竹和东坡韵

宋代  李甲  

翠叶彤竿已占先,湘云千叠势争翻。
野夫不识天人面,知是虞皇第几元。

题竹和东坡韵作者简介

李甲,字景元,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善画翎毛,兼工写竹。见《画继》卷三、《画史会要》卷二。《宋诗纪事补遗》中曾记述,李景元在元符(1098—1100)年间曾任武康县令;词存九首,见《乐府雅词》卷下。

题竹和东坡韵翻译及注释

《题竹和东坡韵》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李甲。以下是对该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翠叶彤竿已占先,
湘云千叠势争翻。
野夫不识天人面,
知是虞皇第几元。

诗意:
这首诗词以竹为题材,表现了竹林的美景和竹的高洁品质。诗人通过描绘翠绿的竹叶和挺拔的竹竿,展示了竹的生机和卓越。诗中还提到了湘云,指的是水面波浪翻滚的景象,与竹林形成了对比,展示了竹的清幽和稳重。这首诗还涉及了虞皇,暗示了古代传说中的君主,诗人通过这一典故表达了竹的高贵和崇高。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精练的语言描绘了竹的优美形象和高尚品质。翠绿的竹叶和挺拔的竹竿构成了竹林的景象,给人以清新和宁静的感觉。而与之形成对比的湘云波浪则展示了竹的稳重和沉静。诗人通过对竹的描绘,表达了自然界中高洁和崇高的品质,仿佛在赞美竹的高尚品格。

诗中的虞皇暗示了古代传说中的君主,也进一步强调了竹的高贵和崇高。诗人通过将竹与虞皇联系在一起,传递了竹的尊贵和威严之意。整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了竹的美感和品质,寓意着人们应当追求高尚的品德和生活态度。

这首诗词通过精妙的描写和隐喻,使读者感受到了竹的高洁、纯净和崇高之美。它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赞美,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高尚品质的追求。

题竹和东坡韵拼音读音参考

tí zhú hé dōng pō yùn
题竹和东坡韵

cuì yè tóng gān yǐ zhàn xiān, xiāng yún qiān dié shì zhēng fān.
翠叶彤竿已占先,湘云千叠势争翻。
yě fū bù shí tiān rén miàn, zhī shì yú huáng dì jǐ yuán.
野夫不识天人面,知是虞皇第几元。


相关内容11:

游庐山宿栖贤寺

水龙吟

临江仙

陈满堂

鸡冠花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少年游
    江国陆郎封寄後,独自冠群芳。折时雪里,带时灯下,香面讶争光。而今不怕吹羌管,一任更繁霜。玳......
  • 别由正
    许汝相望无百里,政声文誉益惊人。岂知今日俱长路,重慰平生仰后尘。云澹京黄书鹄举,风回汉水白......
  • 和汪正夫梅
    刘蕡直气压群才,却束尘衣取次来。开府刚肠破金石,可能刻意赋寒梅。...
  • 和汪正夫梅
    诗入鸡林白傅才,当年曾佩左符来。尊前依旧江山好,不见章台驿使梅。...
  • 句
    万室欢呼忘冻馁,一犁酥润到根苗。...
  • 佛惠寺
    细雨斜风入乱山,湿云堆里见东关。一筇来访林间寺,杜寺数声春又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