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lǐ xián xià shì
成语解释: | 礼:以礼相待;对待有礼貌;贤:指贤士;有美德、有才能的人;下:谦居于别人之下;以示对人尊敬;士:旧指有知识学问的人。对贤者以礼相待;对学者非常尊敬。旧时形容封建君主或官员尊敬和 重视人才。 |
---|---|
成语出处: | 《新唐书 李勉传》:“其在朝廷,鲠亮谦介,为宗臣表,礼贤下士有终始,尝引李巡、张参在幕府。” |
常用程度: | 常用成语 |
感情色彩: | 褒义成语 |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
成语结构: | 联合式成语 |
产生年代: | 古代成语 |
成语正音: | 士,不能读作“sì”。 |
成语辨形: | 士,不能写作“土”。 |
近义词: | 彬彬有礼 »、以礼待人 |
反义词: | 居高临下 »、盛气凌人 » |
成语例子: | 我今天看见了一位礼贤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绝少的了。(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回) |
词语分开解释
礼贤 : 1.礼遇贤者。
下士 : 1.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秦以后亦沿用。 2.今用作军衔﹐为军士的最低一级。 3.才德差的人。
下士 : 1.官名。古代天子﹑诸侯都设有士,分上士﹑中士﹑下士。秦以后亦沿用。 2.今用作军衔﹐为军士的最低一级。 3.才德差的人。
礼贤下士是什么意思

旧指降低身分去敬重、结交身分比自己低而有才识的人。形容君主或高官重视人才
礼贤下士,圣人垂训;骄侈矜尚,先哲所去。——《宋书·江夏王义恭传》
国语辞典有地位者能尊礼有才德的人,谦恭待士。《旧唐书.卷一三一.李勉传》:「其在大官,礼贤下士,终始尽心。」《红楼梦.第三回》:「且这贾政最喜的是读书人,礼贤下士,拯溺救危,大有祖风。」也作「礼贤好士」、「礼贤接士」、「礼士亲贤」。反傲世轻才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礼贤下士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恐慌万状
望尘靡及
鼎镬刀锯
远水不解近渴
嘌组词,开头、中间、结尾的词语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