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成语 >掩鼻而过意思及出处_掩鼻而过成语解释
2025-07-28

掩鼻而过

拼音:yǎn bí ér guò

成语解释: 掩:遮盖。捂着鼻子走开。形容对事物丑恶的嫌恶。
成语出处: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下》:“西子蒙不洁,则人皆掩鼻而过之。”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成语正音: 而,不能读作“ěr”。
成语辨形: 掩,不能写作“奄”。
近义词: 人皆掩鼻
反义词: 蜂拥而至 »
成语例子: 他出入乘车,衣着华丽,人们见他却掩鼻而过。

词语分开解释

掩鼻 : 1.捂住鼻子。表示对肮脏﹑发臭之物的厌恶。 2.遮掩口鼻低声说话。表示谨慎小心。 3.《韩非子.内储说下》:"魏王遗荆王美人,荆王甚悦之。夫人郑袖知王悦爱之也……因为(谓)新人曰:'王甚悦爱子,然恶子之鼻。子见王,常掩鼻,则王长幸子矣。'于是新人从之。每见王,常掩鼻。王谓夫人曰:'新人见寡人常掩鼻,何也?'对曰:'不知也。'王强问之,对曰:'顷尝言恶闻王臭。'王怒曰:'劓之。'"《战国策.楚策四》亦载此事。后以"掩鼻"为女子进谗离间之典。

掩鼻而过的网络解释

掩鼻而过

作者简介: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国人(也就是现在的山东邹县东南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 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暴力的手段实现统一,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掩鼻而过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尺泽之鲵

持平之论

扬名四海

鞍组词,开头、中间、结尾的词语

百不一遇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兰薰桂馥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原比喻恩泽长留,历久不衰。后用来称人子肖孙贤。 成语出处: 唐 骆宾王《上......
  • 伐毛洗髓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刮去毛发,洗清骨髓。比喻彻底清除自身的污秽。 成语出处: 清 黄景仁《浴汤......
  • 昼耕夜诵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白天耕种;夜晚读书。形容在艰苦的环境中抓紧时间学习。诵:读书。 成语出处......
  • 一无所得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什么东西也没有得到 成语出处: 汉 焦赣《易林》:“步走逐鹿,空无所得。”......
  • 龈齿弹舌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龇牙咧嘴地咒骂。 成语出处: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妇女 燕姬》:“所饷不满所......
  • 一念之差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差:差错。一个念头的差错。 成语出处: 宋 苏轼《次韵致政张朝奉仍招晚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