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成语 >投杼之疑意思及出处_投杼之疑成语解释
2025-07-27

投杼之疑

拼音:tóu zhù zhī yí

成语解释: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疑:疑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成语出处: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二》:“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
常用程度: 常用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谣言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近义词: 投杼之惑 »
成语例子: 《周书·唐谨传》:“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

词语分开解释

投杼 : 《战国策·秦策二》载:有一个和曾子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别人误以为是曾子,来告诉曾母。曾母起初不信,但到第三个人来告诉时,她终于信以为真,吓得“投杼逾墙而走”。杼:织布的梭子。后以“投杼”表示流言可畏,对某人的谣言一多,连最亲近者的信心也会被动摇。

投杼之疑是什么意思

投杼之疑

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投杼之疑,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国语辞典

比喻谣言众多,就连最亲信的人也会动摇坚定的信念。参见「投杼」条。《周书.卷三二.唐瑾传》:「孤知此人来二十许年,明其不以利干义。向若不令检视,恐常人有投杼之疑,所以益明之耳。」

投杼之疑的网络解释

成语资料

【成语】投杼之疑

【拼音】tóu zhù zhī yí

【释义】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

【用法】作宾语;指谣言。

【结构】偏正式

【年代】古代

【英语】when slanderers are many,a lie will become believable

【近义词】投杼之惑

【同韵词】吊死问疾、座无虚席、外巧内嫉、云涌雾集、若离若即、结驷连骑、故步不离、眉厖齿鲵、针针丛棘、雨鬣霜蹄

汉语词典详细汇总的成语投杼之疑的解释含义,如有错漏请向我们提供反馈意见。


相关内容11:

恣情纵欲

杜门绝客

覆车之辙

乱语胡言

忆苦思甜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驰名当世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声名在当代传播得很远。驰名:声名远播。当世:当代。 成语出处: 晋常璩《华......
  • 易如翻掌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见“易如反掌”。 成语出处: 元关汉卿《五侯宴》第三折:“某领大势雄兵,军......
  • 亡不旋跬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犹亡不旋踵。 成语出处: 《新唐书萧瑀传》:“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
  • 穷凶极恶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穷:极端。形容非常的凶恶。 成语出处: 东汉 班固《汉书 王莽传下》:“乃始......
  • 埋头顾影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形容矫饰者暗中窥察外界的反应。 成语出处: 明李贽《答邓明府》:“非与世之......
  • 凿空取办
    此成语的意思及出处 谓巧立名目,勒索榨取。 成语出处: 宋俞文豹《吹剑录》:“薛寺正季宣谓州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