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浮光丘家山寺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之道
2025-07-26

题浮光丘家山寺

宋代  王之道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题浮光丘家山寺作者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题浮光丘家山寺翻译及注释

《题浮光丘家山寺》是宋代王之道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古寺钟声敲击漏,马嘶人起束征鞍。
晨曦渐渐弄阴晴,寒冬初迎小大寒。
溪水已断流寒冻合,野田中火燃晓霜干。
唉!我已年老踏浮光的路,一步步攀登思念亲人的山岗,眼泪欲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描绘冬天的景象为主题,通过寺庙的钟声、马的嘶鸣以及自然现象的变化,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篇,古寺钟声敲击漏,马嘶人起束征鞍,描绘了一个寒冷冬日的早晨。钟声和漏声交织在一起,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也暗示了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短暂。马嘶声和人起身束装的描写,则表达了人们为了征战而起,暗示了战争和征途的艰辛。

接着,诗人通过描绘晨曦的变化,表达了季节的转换。晨曦渐渐弄阴晴,寒冬初迎小大寒。这里的“晨曦”指的是清晨的光线,随着时间的推移,天空的阴晴变化,寒冬的气息日渐浓厚。小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寒冷时节,寒冷的来临进一步强调了冬天的严寒和荒凉。

诗的下半部分,通过描写自然景观,展示了冬日的凛冽。溪水已断流寒冻合,野田中火燃晓霜干。冬天的严寒使得溪水冻结,野田上的火焰燃烧着霜干。这些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冬天的寒冷和荒凉,展现了大自然在寒冷季节中的不同状态。

最后,诗人以自己的感叹和思念之情作为结尾。他自称“予老”,表示年事已高,踏浮光的路,指的是登上山岗的艰辛之路,同时也暗示了人生的历程和辛酸。他攀登山岗,内心思念亲人,眼泪欲流。这种深情的表达,使整首诗更加贴近人情,增添了一丝伤感和离愁。

这首诗以冬天的景象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现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传达了作者对亲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同时,通过景物的描写和诗人的情感表达,使诗词具有强烈的意境和感染力,引发读者对生命和亲情的思考。

题浮光丘家山寺拼音读音参考

tí fú guāng qiū jiā shān sì
题浮光丘家山寺

gǔ sì zhōng míng lòu xiàng cán, mǎ sī rén qǐ shù zhēng ān.
古寺钟鸣漏向残,马嘶人起束征鞍。
tóng méng bàn nòng yīn qíng rì, lì liè chū yíng xiǎo dà hán.
曈曚半弄阴晴日,栗烈初迎小大寒。
xī shuǐ duàn liú hán dòng hé, yě tián fēi shāo xiǎo shuāng gān.
溪水断流寒冻合,野田飞烧晓霜乾。
jiē yǔ lǎo tà fú guāng lù, zhì hù huái qīn yǎn yù suān.
嗟予老踏浮光路,陟岵怀亲眼欲酸。


相关内容11:

避寇姥山

秋日访程元明喜雨而作

和魏桐城题三瀑泉赠汤洞卿

和魏定父早春十首

题四祖山瀑泉亭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题许市接待院壁
    一檐冬日送清温,疏竹萧萧覆短垣。来就老僧同曝背,不妨危坐默无言。...
  • 代人上段拂参政
    玉牒书成已六年,东游曾记此周旋。千龄令庆亨嘉会,二府新分造化权。咫尺云天依日月,斯须霖雨浃......
  • 题许公寨驿
    畏景还迎日,追凉偶溯风。泉声山上下,松影路西东。远览心犹壮,清吟语自工。雨多何所喜,郡国庆......
  • 和历阳守张仲智观梅五首
    谁似樊侯哲且明,解将勋业佐中兴。自怜汩没毛锥子,空对东风咏使能。...
  • 再用奴字韵寄李廷吉
    霜余菊暗荷叶枯,千头喜见君家奴。离离丹实照绿叶,不减五松官大夫。迩来万木冻欲死,东君信到梅......
  • 次韵许志仁
    我技类族庖,用刀常月更。君才妙天下,游刃得我惊。前年获相值,因忆吴中行。一别忽两载,依然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