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题徐浩书法华经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8

题徐浩书法华经

宋代  王安石  

一切法无差,水牛生象牙。
莫将无量义,欲觅妙莲华。

题徐浩书法华经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题徐浩书法华经翻译及注释

诗词《题徐浩书法华经》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所作,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一切法无差,
水牛生象牙。
莫将无量义,
欲觅妙莲华。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王安石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思考。他通过对法、象牙、义和莲花等意象的运用,探讨了人们在追求真理和追求美好事物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赏析:
这首诗词使用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展示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以下是对每句诗的赏析:

- "一切法无差":这句话传达了一种超越表象的思考方式。它表明一切法则和规律都是相通的,没有差异。这可以理解为王安石对于宇宙和生命的统一性的认识,体现了他的宏大观念。
- "水牛生象牙":这句诗揭示了一种不同寻常的现象。水牛是一种普通动物,而象牙却是一种珍贵的材料。这种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于生命的奇妙和变幻无常的认识,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在平凡中发现不凡。
- "莫将无量义":这句话表明了作者对于无限意义的否定态度。王安石认为人们不能将无限的意义局限于有限的范围,要超越表面的现象,寻找更深层次的真理。
- "欲觅妙莲华":这句诗意味着王安石对于追求美好的向往。他希望能够找到一朵美丽的莲花,象征着纯洁和完美。这种向往可以理解为对于精神境界和内心净化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味的语言,表达了王安石对于人生和修行的思考。他试图超越有限的现象,寻找更深层次的真理和美好,同时也表达了对于人生奇妙与变幻的认知。这首诗启示人们要在平凡中发现不凡,超越局限,追求内心的纯洁和完美。

题徐浩书法华经拼音读音参考

tí xú hào shū fǎ huá jīng
题徐浩书法华经

yī qiè fǎ wú chà, shuǐ niú shēng xiàng yá.
一切法无差,水牛生象牙。
mò jiāng wú liàng yì, yù mì miào lián huá.
莫将无量义,欲觅妙莲华。


相关内容11:

甘棠梨

陇东西二首

车载板二首

酬淮南提刑邵不疑学士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示四妹
    孟光求嬁得梁鸿,无下相随不讳穷。卓荦才名今日事,萧条门巷古人风。五噫尚与时多忤,一笑兼忘我......
  • 送道光法师住持灵岩
    灵岩开辟自何年,草木神奇鸟兽仙。一路紫苔通窅窱,千崖青霭落潺湲。山只啸聚荒禅室,象众低摧想......
  • 汴水
    汴水无情日夜流,不肯为我少淹留。相逢故人昨夜去,不知今日到何州。州州人物不相似,处处蝉鸣令......
  • 寄黄吉甫
    朱颜去似朔风惊,白发多於野草生。挟策读书空有得,求田问舍转无成。解鞍乌石冈边坐,携手辛夷树......
  • 泊舟姑苏
    朝游盘门东,暮出阊门西。四顾茫无人,但见白日低。荒林带昏烟,上有归鸟啼。物皆得所托,而我无......
  • 酬王檐叔奉使江南访茶法利害见寄
    余闻古之人,措法贻厥後。命官惟贤材,职事又留狃。止能权轻重,王府则多有。岂尝搉其子,而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