瞻彼南山,有椐有栩,维叶湑湑。
君子之燕,清酒有藇,壶樽有楚。
酌言赐之,命之酹之,上下以序。
君子万年,永绥兆民,受天枯之。
瞻彼南山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瞻彼南山翻译及注释
《瞻彼南山》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瞻望那边的南山,有茱萸树和栩树,它们的叶子茂盛而繁密。君子们在那里宴饮,清酒盈满杯,壶樽中装满了楚国的美酒。斟酌着言辞,赐予君子们,祭奠着他们,按照上下的次序进行。君子们将永远长寿,永远保佑着百姓,承受着天地的恩泽。
这首诗词以南山为背景,描绘了君子们在山间举行宴会的场景。南山象征着高尚的品德和君子的风范,茱萸树和栩树则象征着君子的品质和美德。诗中的清酒和楚国美酒代表着君子们的豪情和豪爽的性格。通过斟酌言辞、赐予和祭奠的仪式,表达了君子们对于君子道德的追求和对百姓福祉的关怀。最后,诗人表达了君子们将永远长寿、保佑百姓的愿望,以及他们承受着天地恩泽的责任。
这首诗词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风范和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它强调了君子应该具备的高尚品德和道德修养,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和百姓的责任和关怀。通过山水之间的宴会场景,诗人表达了君子们追求高尚品德和美德的追求,以及他们对于社会和百姓福祉的关注。整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宋代士人的风采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
瞻彼南山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