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文 >听话丛台(唐·李远)释义及解释诗意和翻译_诗人
2025-07-21

听话丛台(唐·李远)释义及解释

古诗文 听话丛台(唐·李远)
释义
听话丛台(唐·李远)
  七言律诗 押灰韵  
有客新从赵地回,自言曾上古丛台。
云遮襄国天边去,树绕漳河地里来。
弦管变成山鸟哢,绮罗留作野花开。
金舆玉辇无行迹,风雨惟长绿苔。
评注
《瀛奎律髓》
平熟,但颇近套。不收,或谓遗材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
周弼列为四实体。周珽曰:起是“听话丛台”。中即人所说昔时山川之胜,与今日改易之迹。结深致怀感凭吊之思,见豪华终于尽时,人主何苦为夯奢极欲也。造语不纤不诡,意味远隽。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无端听人闲话,遇客正说丛台,满怀赵武灵王,甚欲闻其下落。乃见此客舒手指点,恣口论说,却纯是云遮巨鹿,河来宁晋,并不闻其略有一言半语说及此台也。于是听之而不胜太息也。昔者武灵梦得吴娃,特筑此台,数年不出,一时弦管绮罗,试思何等妖丽!而今细听客话,直是更无消息。然则惟馀山鸡,尽变野花,风风雨雨,苔痕无数,真不必亲至其地,而如见悲凉满目也。
《初白庵诗评》
五、六“变成”、“留作”四字,有稚气,有俗韵。
《唐诗贯珠笺释》
上半首直赋其事,三、四乃台上南北望出之景。下半首咏叹当年之盛、今日荒凉也,流利行气。中二联骨肉停匀。
《唐三体诗评》
破题即是听话。次联全赵形胜在指掌中,而武灵雄心霸略亦仿佛可见。转落后半,极俯仰凭吊之致。
《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一、二是题之来脉。下六句皆出自客中口,而先抽二句写此台之高及形势之胜。至后半四句,然后以昔日之妖艳与今日之荒凉配合成文者。
《网师园唐诗笺》
言中绮丽,言外凄凉。
《瀛奎律髓汇评》
冯舒:首联是“听人话”。冯班:次联惟登丛台,始知其妙。纪昀:其平熟处在首句顺笔叙入失势,故以下再振拔不起。
《唐诗笺注》
昔赵武灵王梦得吴娃,因筑丛台,数年不出,其一时声色之盛,当莫有过之。此后人之想象焉,而恨不得亲至其地者。乃自客言之,殊不其然。夫自古及今,无盛不衰,无兴不废,即此而见,可为一叹:此作诗之大旨也。


相关内容11:

听蝉(宋·孔武仲)释义及解释

听蝉篇(明·欧大任)释义及解释

听蝉鸣应诏诗(南北朝·沈约)释义及解释

听蝉寄朐山孙明府(唐·李中)释义及解释

听蝉曲(元末明初·张羽)释义及解释


相关热词搜索:听话丛台唐李远古诗文诗歌诗词美文古诗文辞典
热文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