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程垓
2025-07-18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

宋代  程垓  

菩萨蛮  

山头翠树调莺舌。
山腰野菜飞黄蝶。
来为等闲休。
去成多少愁。
小庭花木改。
犹有啼痕在。
别后不曾看。
怕花和泪残。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作者简介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翻译及注释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是宋代程垓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山头的翠树唤起了鸟儿的歌声。
山腰上野菜飞舞着黄色的蝴蝶。
来了就是为了随意地休闲。
离去时却带走了多少忧愁。
小庭院里的花木已经改变。
但仍然留有别离的痕迹。
分别之后再也没有看到过。
害怕花朵和泪水的残留。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在正月初三登临西山的场景。诗人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对生活中离别和失去的感慨。诗中的翠树和鸟儿的歌声,以及山腰上飞舞的黄色蝴蝶,都是对春天的描绘,象征着生机和美好。然而,在这美丽的自然背景之下,诗人却感叹了来去之间的休闲和忧愁。他提到小庭院的花木已经改变,但仍然带有别离的痕迹,表达了对离别和失去的留恋和痛苦。诗人害怕看到花朵和泪水的残留,这也暗示了他对情感的脆弱和敏感。

赏析: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以简洁而凝练的语言描绘了自然景物和人情的交融。诗人通过对山头翠树、野菜和蝴蝶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同时也将自然景物与人情的起伏和离别的情感相结合。诗中的"等闲休"和"多少愁"表达了人们在休闲和忧愁之间的微妙心境。小庭院花木的改变以及别后不曾看到的描述,透露出诗人对过去的留恋和对离别的伤感。最后的"怕花和泪残"则表达了诗人对情感的脆弱和对失去的恐惧。

整首诗词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人情的描绘,展现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它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离别和失去的痛苦,同时也透露出对生命和美好的追求。这首诗具有深刻的情感内涵,同时也展示了宋代诗人的艺术风格和写作特点。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拼音读音参考

pú sà mán zhēng yuè sān rì xī shān jí shì
菩萨蛮(正月三日西山即事)

shān tóu cuì shù diào yīng shé.
山头翠树调莺舌。
shān yāo yě cài fēi huáng dié.
山腰野菜飞黄蝶。
lái wèi děng xián xiū.
来为等闲休。
qù chéng duō shǎo chóu.
去成多少愁。
xiǎo tíng huā mù gǎi.
小庭花木改。
yóu yǒu tí hén zài.
犹有啼痕在。
bié hòu bù céng kàn.
别后不曾看。
pà huā hé lèi cán.
怕花和泪残。


相关内容11:

朝中措(乙未中秋麦湖舟中)

水调歌头(龙帅宴王公明)

如梦令(雪)

满庭芳(上张紫微)

赤枣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菩萨蛮(玉山道中)
    霜风落木千山远。护霜云散晴曦暖。潇洒小旗亭。山花照眼明。粉妆匀未了。一捻春风小。把酒恨匆匆......
  • 忆王孙
    萧萧梅雨断人行。门掩残春绿荫生。翠被寒灯枕自横。梦初惊。窗外啼鹃催五更。...
  • 生查子(萍乡阳春亭)
    千山拥翠屏,一水萦罗带。雨过水痕添,云散山容在。亭高景最幽,天迥风尤快。啼鸟一声闲,唤起情......
  • 生查子(丙午铁炉冈回)
    春光不肯留,风雨催将去。红逐故园尘,绿满江南树。阴晴寒食天,寂寞西郊路。芳草织新愁,怅望人......
  • 浣溪沙
    遥想当年出凤雏。王□风有未全疏。只今朱绂为谁纡。芳草池塘春梦后,粉香帘幕晓晴初。一簪华发要......
  • 酹江月(足乐园牡丹)
    韶华婉娩,正和风迟日,暄妍清昼。紫燕黄鹂争巧语,催老芬芳花柳。灼灼花王,盈盈娇艳,独殿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