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大明寺平山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梅尧臣
2025-07-19

大明寺平山堂

宋代  梅尧臣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大明寺平山堂作者简介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大明寺平山堂翻译及注释

《大明寺平山堂》是宋代梅尧臣创作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大明寺平山堂中的景色和氛围,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和文化遗产的赞美和思考。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大明寺平山堂为背景,描绘了这个地方的景色和气氛,以及与文化相关的元素。首先,诗中提到了陆羽烹茶的地方,说明这里备有宴席和娱乐设施,可能是一个雅致的休闲场所。接着,诗人用"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的句子描绘了大明寺平山堂所在的地势。"蜀"指的是蜀地,即四川的地形;"连吴"指的是与吴地相连,即江苏的地形。这句诗意味着大明寺平山堂所在地势高低起伏,既有蜀地的山冈之形,又与吴地的山色相连。

接下来,诗中提到"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这句诗以比喻的方式描述了大明寺平山堂所见景色的变化。"毫发开明镜"表示即使一根细毫也能反映清晰的景象,表明景色的细腻和清晰。"阴晴改画图"表达了景色因天气不同而变化,就像画卷上的图案不断变换一样。这句诗传递出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敏锐观察和对自然变化的体验。

最后两句"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则带有一种思古怀人的情怀。"翰林"指的是文人士子,"忆否"表示能否回忆起过去的景色和情景。作者在这里问道,文人是否能够回忆起这样的景色和氛围,以及对过去的怀念之情。"此景大梁无"表示这样的景色和氛围在大梁(指汴京,即宋代都城开封)无法找到。这句诗点明了大明寺平山堂的独特和珍贵之处,暗示着文化和历史的断裂与流失。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大明寺平山堂的景色和氛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对文化遗产的思考。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景色的变化和细节,展示了对自然和历史的敏感和感慨。这首诗通过对大明寺平山堂的描写,呈现了一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文化景观,同时也传达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反思。

大明寺平山堂拼音读音参考

dà míng sì píng shān táng
大明寺平山堂

lù yǔ pēng chá chù, wèi táng bèi yàn yú.
陆羽烹茶处,为堂备宴娱。
gāng xíng lái zì shǔ, shān sè qù lián wú.
冈形来自蜀,山色去连吴。
háo fà kāi míng jìng, yīn qíng gǎi huà tú.
毫发开明镜,阴晴改画图。
hàn lín néng yì fǒu, cǐ jǐng dà liáng wú.
翰林能忆否,此景大梁无。


相关内容11:

宋著作寄凤茶

秋风篇

春风

田家四时

送允从上人还庐山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唐待制子方北使
    王命来天外,阏氏坐帐中。仪虽聘邻国,礼岂异和戎。汉使方持节,胡人自带弓。唯应沙漠凛,不减谏......
  • 上元从主人登尚书省东楼
    阊阖前临万岁山,烛龙衔火夜珠还。高楼迥出星辰里,曲盖遥瞻紫翠间。轣辘车声碾明月,参差莲焰竞......
  • 灵树铺夕梦
    昼梦同坐偶,夕梦立我左。自置五色丝,色透缣囊过。意在留补缀,恐衣或绽破。殁仍忧我身,使存心......
  • 答王太祝卷
    朝回泥涂不可出,饥马倦仆驱之顽。闭门独与古人语,黄卷未终闻扣关。贤哉公族肯来顾,诗袖大篇令......
  • 送王道粹郎中知华州
    往年入关中,道傍见太华。始识仙掌大,颇似揽造化。赤手无所为,风雨漏指罅。又观莲华峰,上有莲......
  • 赴刁景纯招作将进酒呈同会
    日光如熔金,涌上沧海流。一朝复一朝,铸出万古愁。大炉石破碎,世事安得休。明月只照夜,时时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