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8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

宋代  苏轼  

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来真遁何曾遁,笑杀逾垣与闭门。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翻译及注释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冠盖相望起隐沦,
先生那得老江村。
古来真遁何曾遁,
笑杀逾垣与闭门。

中文译文:

高高的宫殿相互对望,我隐居于此,沦落凡尘。
先生又怎能老去江村的生活。
古往今来真正的隐士又有谁能真正隐遁,
笑死了那些越过高墙和闭门不出的人。

诗意: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隐居生活与社会人群对比的方式,表达了苏轼对于隐逸生活的思考和评价。诗中的"冠盖相望"指的是高大的宫殿,与隐居生活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苏轼认为,隐居者不应该沉迷于追求官位和权势,而是应该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他批评那些墙内的人,认为他们只是自命不凡,虚有其表,并对他们的生活态度持持嘲讽的态度。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现了苏轼对隐居生活的态度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对隐居与社会的对比,苏轼表达了自己对于传统隐士观念的思考和反思。他认为真正的隐士并非追求名利,而是追求内心的宁静和自由,对于权势和社会规范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这首诗词展现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风格,他运用简练的语言、生动的形象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自己对于社会现象的看法,并通过幽默的方式向读者传达了自己的思想。整首诗词节奏明快,语言流畅,通过对比的手法使得诗词更具生动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总体来说,这首诗词是苏轼对隐居生活的思考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独特的表达方式展现了他对于真正隐士精神的理解和追求。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拼音读音参考

jiān dòng xiāo gōng yú kāng zhí láng zhōng suǒ jū sì yǒng dùn xuān
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 遁轩

guān gài xiāng wàng qǐ yǐn lún, xiān shēng nà de lǎo jiāng cūn.
冠盖相望起隐沦,先生那得老江村。
gǔ lái zhēn dùn hé zēng dùn, xiào shā yú yuán yǔ bì mén.
古来真遁何曾遁,笑杀逾垣与闭门。


相关内容11:

次韵韶守狄大夫见赠二首

次韵鲁直戏赠

附米黻所作挽诗五首

哭欧公孤山僧惠思示小诗次韵

骊山三绝句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韵马元宾
    流落江湖万里归,相逢自慰已差池。初闻好句惊人倒,悔过东庭识面迟。握手宁知无贺监,结交谁复许......
  • 夜至永乐文长老院文时卧病退院
    愁闻巴叟卧荒村,来打三更月下门。往事过年如昨日,此身未死得重论。老非怀土情相得,病不开堂道......
  • 颍州初别子由二首
    征帆挂西风,别泪滴清颍。留连知无益,惜此须臾景。我生三度别,此别尤酸冷。念子似先君,木讷刚......
  • 老人行
    有一老翁老无齿,处处无人问年纪。白发如丝向下垂,一双眸子碧如水。不裹头,又无履,相识虽多少......
  • 陈州与文郎逸民饮别携手河堤上作此诗
    白酒无声滑泻油,醉行堤上散吾愁。春风料峭羊角转,河水渺绵瓜蔓流。君已思归梦巴峡,我能未到说......
  • 次韵曹九章见赠
    蘧瑗知非我所师,流年已似手中蓍。正平独肯従文举,中散何曾靳孝尼。卖剑买牛真欲老,得钱沽酒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