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初去临川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7-21

初去临川

宋代  王安石  

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
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
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

初去临川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初去临川翻译及注释

《初去临川》是宋代诗人王安石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初去临川》
东浮溪水渡长林,
上坂回头一拊心。
已觉省烦非仲叔,
安能养志似曾参。
忧伤遇事纷纷出,
疾病乘虚亹亹侵。
未有半分求自赎,
恐填沟壑更沾襟。

中文译文:
初次来到临川,渡过东浮溪,穿越茂密的长林,
登上山坡,回首一拍胸膛。
我已经意识到,省悟烦恼并不像仲叔那样得心应手,
怎能像曾参那样培养心志。
忧伤和困扰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
疾病乘虚而至,迅速地侵袭。
我还没有努力半点来寻求自我救赎,
担心填满沟壑,更加沾湿我的衣襟。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王安石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背景,表达了他初到临川时的心境和困扰。诗中的东浮溪和长林是具体的景物,通过描绘自然环境,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动荡和不安。

诗的前两句描述了诗人渡过溪水,穿越长林的情景,回首望着背后的临川,内心激荡不安。这表现了诗人初到陌生之地的不适感和对未来的忧虑。

接下来的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身能力的怀疑和对仲叔和曾参的比较。仲叔和曾参都是古代的贤人,能够应对烦恼并保持坚定的心志。诗人感叹自己不能像他们一样从容自若地面对困难和烦恼。

诗的后两句描绘了诗人面临的困扰和挑战。他经历了许多令人烦恼的事情,疾病也开始侵袭他的身体。诗人意识到自己还没有真正努力去解决问题,担心自己的困境和痛苦会越来越深。

整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内心的纷乱和困扰,表达了他在初到临川时的无助和不安。诗人对自己的能力和心志产生了怀疑,同时感叹人生的艰难和无奈。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情感,展现了王安石作为一个现实主义诗人的独特风格。

初去临川拼音读音参考

chū qù lín chuān
初去临川

dōng fú xī shuǐ dù cháng lín, shàng bǎn huí tóu yī fǔ xīn.
东浮溪水渡长林,上坂回头一拊心。
yǐ jué shěng fán fēi zhòng shū, ān néng yǎng zhì sì céng cān.
已觉省烦非仲叔,安能养志似曾参。
yōu shāng yù shì fēn fēn chū, jí bìng chéng xū wěi wěi qīn.
忧伤遇事纷纷出,疾病乘虚亹亹侵。
wèi yǒu bàn fēn qiú zì shú, kǒng tián gōu hè gèng zhān jīn.
未有半分求自赎,恐填沟壑更沾襟。


相关内容11: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

寓言二首

悲哉孔子没

再用前韵寄蔡天启

送郓州知府宋谏议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次杨乐道韵六首其三──幕次忆汉上旧居
    汉水泱泱绕凤林,岘山南路白云深。如何忧国忘家日,尚有求田问舍心。直以文章供润色,未应风月负......
  • 石竹花
    退公诗酒乐华年,欲取幽芳近绮筵。种玉乱抽青节瘦,刻缯轻染绛花圆。风霜不放飘零早,雨露应从爱......
  • 赠张康
    昔在历阳时,得子初江津。手中紫团参,一饮宽吾亲。舍舟城南居,杖屦日相因。百口代起伏,呻呼聒......
  • 和崔公度家风琴八首
    屋山终日信飘飘,似与幽人破寂寥。为有机心须强聒,直教悬解始声消。...
  • 将次相州
    青山如浪入漳州,铜雀台西八九丘。蝼蚁往还空垄亩,骐驎埋没几春秋。功名盖世知谁是,气力回天到......
  • 僧德殊家水帘求予咏
    淙淙万音落石颠,皎皎一派当檐前。清风高吹鸾鹤唳,白日下照蛟龙涎。浮云妆额自能卷,缺月琢钩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