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武元衡
2025-09-08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唐代  武元衡  

商山路接玉山深,古木苍然尽合阴。
会府登筵君最少,江城秋至肯惊心。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作者简介

武元衡(758―815),唐代诗人、政治家,字伯苍。缑氏(今河南偃师东南)人。武则天曾侄孙。建中四年,登进士第,累辟使府,至监察御史,后改华原县令。德宗知其才,召授比部员外郎。岁内,三迁至右司郎中,寻擢御史中丞。顺宗立,罢为右庶子。宪宗即位,复前官,进户部侍郎。元和二年,拜门下侍郎平章事,寻出为剑南节度使。元和八年,征还秉政,早朝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遣刺客刺死。赠司徒,谥忠愍。《临淮集》十卷,今编诗二卷。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翻译及注释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是唐代诗人武元衡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商山路接玉山深,
古木苍然尽合阴。
会府登筵君最少,
江城秋至肯惊心。

诗意:
这首诗以送别魏正则擢第归江陵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魏正则的赞美和祝愿的情感。诗中描述了送别的场景和作者对魏正则的赞誉,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江城秋天的景色和时光的感慨。

赏析:
首句“商山路接玉山深”,描绘了商山的山路和玉山的深幽,通过自然景观的描写为后文的情感渲染做铺垫。接下来的一句“古木苍然尽合阴”,通过描写古老的树木笼罩在一片阴暗中,表现出一种幽静和庄重的氛围。

第三句“会府登筵君最少”,表达了作者对魏正则的赞扬和敬佩之情。会府指的是科举考试的场所,魏正则在这里登上筵席,意味着他在考试中表现出色,成绩优秀。作者称赞他是“君最少”,即指他是同辈中最出色的人,非常年轻而有才华。

最后一句“江城秋至肯惊心”,通过描写江城秋天的景色,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转的感慨。秋天是季节的过渡,意味着岁月的流逝和人事的变迁。作者认为,面对岁月的流转,魏正则仍然能够保持对江城秋天的敏感和感慨,展现出他的才情和情感的深度。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对人物的赞赏,展现了作者对魏正则的敬佩和对时光的感慨。诗意深远,情感真挚,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抒情和写景的特点。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wèi zhèng zé zhuó dì guī jiāng líng
送魏正则擢第归江陵

shāng shān lù jiē yù shān shēn, gǔ mù cāng rán jǐn hé yīn.
商山路接玉山深,古木苍然尽合阴。
huì fǔ dēng yán jūn zuì shǎo, jiāng chéng qiū zhì kěn jīng xīn.
会府登筵君最少,江城秋至肯惊心。


相关内容11:

奉陪武相公西亭夜宴陆郎中

毗陵留别

梨岭(见闽南唐雅)

中春亭雪夜寄西邻韩李二舍人

使次盘豆驿望永乐县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宿王尊师隐居
    夜爱云林好,寒天月里行。青牛眠树影,白犬吠猿声。一磬山院静,千灯谿路明。从来此峰客,几个得......
  • 送张六谏议归朝
    诏书前日下丹霄,头戴儒冠脱皂貂。笛怨柳营烟漠漠,云愁江馆雨萧萧。鸳鸿得路争先翥,松柏凌寒独......
  • 奉和圣制丰年多庆九日示怀
    令节寰宇泰,神都佳气浓。赓歌禹功盛,击壤尧年丰。九奏碧霄里,千官皇泽中。南山澄凝黛,曲水清......
  • 奉酬宣上人九月十五日东亭望月见赠因怀紫阁旧游
    中年偶逐鸳鸾侣,弱岁多从糜鹿群。紫阁道流今不见,红楼禅客早曾闻。松斋月朗星初散,苔砌霜繁夜......
  • 仲秋夜郡内西亭对月
    天高月满影悠悠,一夜炎荒并觉秋。气与露清凝众草,色如霜白怯轻裘。高临华宇还知隙,静映长江不......
  • 长相思
    长相思,陇云愁,单于台上望伊州。雁书绝,蝉鬓秋。行人天一畔,暮雨海西头。殷勤大河水,东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