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闻知己入翰林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贯休
2025-07-19

闻知己入翰林

唐代  贯休  

唐诗三百首  春天  妇女  坚贞  思念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

闻知己入翰林作者简介

贯休(823~912年),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豁(一说为江西进贤县)人,唐末五代著名画僧。7岁时投兰溪和安寺圆贞禅师出家为童侍。贯休记忆力特好,日诵《法华经》1000字,过目不忘。贯休雅好吟诗,常与僧处默隔篱论诗,或吟寻偶对,或彼此唱和,见者无不惊异。贯休受戒以后,诗名日隆,仍至于远近闻名。乾化二年(915年)终于所居,世寿89。

闻知己入翰林翻译及注释

闻知己入翰林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

诗词中文译文:

听说知己即将进入翰林院,
他的神采如天马,头形像鸟,短时间内遍及四方天下。
他的地位崇高如南方的金色山桃,燃烧着火焰却看不见烟。
我的两位知交,突然被召立在皇帝左侧。
他们的凤姿已经出世,命运寄托在我身上。
哇,子渊的名篇啊,没有什么是不可的,没有什么是不合适的。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唐代文学家贯休写给他的朋友知己进入翰林院的祝贺之作。贯休在诗中展现了对知己的高度赞扬和喜悦之情。

诗中的“天骥头似鸟”形容知己的气质和神采动人,就像是一匹天马,头部又像鸟一样,迅速传播到四方天下,显得非常引人注目。

接着,“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形容知己的地位高崇,如同南方的金色山桃一样珍贵。他在高位上却能燃烧着火焰却看不见烟,暗示了他的高尚品质和无私奉献。

诗的后半部分,贯休表达了对于知己的朋友进入翰林院的喜悦之情。他提到自己的两位知交被召立在皇帝左侧,象征着他们在朝廷中的重要地位。他们的“凤姿既出世”,意味着他们的才华终于得到认可,命运也托付给了贯休。

最后,贯休称赞了朋友子渊的诗篇,称之为“奇哉子渊颂”,表示赞叹之情。他认为这篇名篇无所不能,没有什么是不可的,没有什么是不合适的。

整首诗充满了对知己朋友成就的喜悦之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知己的卓越才华和地位,传递了友情和赞美之意。同时也展示了贯休对诗词的热爱和对朋友成就的期待。

闻知己入翰林拼音读音参考

wén zhī jǐ rù hàn lín
闻知己入翰林

tiān jì tóu shì niǎo, shū hū sì tiān xià.
天骥头似鸟,倏忽四天下。
nán jīn sè rú shèn, rù huǒ bú jiàn huǒ.
南金色如椹,入火不见火。
wú jiāo èr míng shì, jù lì yú dì zuǒ.
吾交二名士,遽立于帝左。
fèng zī jì chū shì, tiān yì zhǔ zài wǒ.
凤姿既出世,天意嘱在我。
qí zāi zi yuān sòng, wú kě wú bù kě.
奇哉子渊颂,无可无不可。


相关内容11:

寄朱放(一作昉)

牡丹

秋村

酬九经者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水晶枕
    千年积雪万年冰,掌上初擎力不胜。南国旧知何处得,北方寒气此中凝。黄昏转烛萤飞沼,白日褰帘水......
  • 自商山宿隐居(一作灵一诗)
    闻道桃源堪避秦,寻幽数日不逢人。烟霞洞里无鸡犬,风雨林中有鬼神。黄公石上三芝秀,陶令门前五......
  • 猿
    曾宿三巴路,今来不愿听。云根啼片白,峰顶掷尖青。护果憎禽啄,栖霜觑叶零。唯应卧岚客,怜尔傍......
  • 写怀
    汩没与辛勤,全钟在此身。半生为下客,终老托何人。两鬓关中改,千岩海上春。青云知有路,自是致......
  • 送康秀才
    俱为落第年,相识落花前。酒泻两三盏,诗吟十数篇。行岐逢塞雨,嘶马上津船。树影高堂下,回时应......
  • 赠容南韦中丞
    普宁都护军威重,九驿梯航压要津。十二铜鱼尊画戟,三千犀甲拥朱轮。风云已静西山寇,闾井全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