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窦巩
2025-07-18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

唐代  窦巩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作者简介

[唐](约公元七六二年至八二一年间在世)字友封,京兆金城人,窦庠之弟。生卒年均不详,约自唐肃宗宝应元年至穆宗长庆元年间在世,年六十岁。状貌魁伟。少博览,无所不通。性宏放,好谈古今。门多长者车辙。诸兄均先贵达,巩于元和二年(公元八O七年)始举进士。袁滋镇滑州,辟为从事。入朝,拜侍御史,历司勋员外刑部郎中。元稹观察浙东,奏为副使,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中丞。稹移镇武昌,巩为副使。平居与人言,吻动而言不发,白居易等目为嗫嚅翁。后终老于鄂渚。巩所著诗,见窦氏联珠集。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翻译及注释

《寻道者所隐不遇》(又名《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是唐代窦巩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篱外涓涓涧水流,
槿花半点夕阳收。
欲题名字知相访,
又恐芭蕉不奈秋。

译文:
篱外细细的涧水流淌,
槿花在夕阳的余辉中渐渐凋零。
我想题上名字以示相访,
但又担心芭蕉树无法承受秋天的凄凉。

诗意: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寻道者的心境和遭遇。诗人呈现了篱外细细的涧水流淌的景象,以及夕阳余辉中渐渐凋零的槿花。寻道者想要题上自己的名字,以表示自己的身份并寻找隐者,但他又担心自己的存在会干扰芭蕉树在秋天的凄凉时刻。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展现了寻道者内心的纠结和矛盾。篱外的涧水流淌和凋零的槿花都是自然景象的象征,通过描绘这些景象,诗人表达了寻道者的孤独和迷茫。寻道者渴望与隐者相会,但又担心自己的存在会破坏秋天的宁静。这种内心的挣扎和犹豫使得诗词充满了哲思和诗意。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情感和思考,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微妙关系。通过寻道者的心境和遭遇,诗人传达了对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以及对于隐逸生活和自然之美的向往。这首诗词在唐代文学中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引发了读者对于人生和自然的深思。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拼音读音参考

xún dào zhě suǒ yǐn bù yù yī zuò yú gǔ shī, tí zuò fǎng yǐn zhě bù yù
寻道者所隐不遇(一作于鹄诗,题作访隐者不遇)

lí wài juān juān jiàn shuǐ liú, jǐn huā bàn diǎn xī yáng shōu.
篱外涓涓涧水流,槿花半点夕阳收。
yù tí míng zì zhī xiāng fǎng, yòu kǒng bā jiāo bù nài qiū.
欲题名字知相访,又恐芭蕉不奈秋。


相关内容11:

赠史开府

赋得生刍一束

送畅当赴山南幕

送从叔士准赴任润州司士

送尹枢令狐楚及第后归觐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皇帝感词
    提剑风雷动,垂衣日月明。禁花呈瑞色,国老见星精。发棹鱼先跃,窥巢鸟不惊。山呼一万岁,直入九......
  • 宿桂州江亭呈康端公
    独向东亭坐,三更待月开。萤光入竹去,水影过江来。露滴千家静,年流一叶催。龙钟万里客,正合故......
  • 中牟县经鲁公庙(尝修名臣略,系司徒公)
    青史编名在箧中,故林遗庙揖仁风。还将文字如颜色,暂下蒲车为鲁公。...
  • 洛下闲居夜晴观雪寄四远诸兄弟
    雪月相辉云四开,终风助冻不扬埃。万重琼树宫中接,一直银河天上来。荆楚岁时知染翰,湘吴醇酎忆......
  • 酬谢韦卿二十五兄俯赠辄敢书情
    大贤持赠一明珰,蓬荜初惊满室光。埋没剑中生紫气,尘埃瑟上动清商。荆山璞在终应识,楚国人知不......
  • 东山月下怀友人
    东山多乔木,月午始苍苍。虽殊碧海状,爱此青苔光。高下灭华烛,参差启洞房。佳人梦馀思,宝瑟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