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遣愁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杜甫
2025-07-26

遣愁

唐代  杜甫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
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遣愁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遣愁翻译及注释

遣愁 - 杜甫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
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中文译文:

舍弃尘世繁华,修养质朴之心,房屋是用野草为壁,洒洒蓬留着四方之径。
江河串联着神女驻居之处,可地势隔断了远望故乡之台。
岁月渐渐侵蚀我的容颜,无缘和弟妹团聚。
战乱和社会动荡,让我回首时只有悲伤之情。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写的一首悲愤之作。他以简练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流亡他乡的孤独和悲伤之情。

杜甫选择了修养拙朴,放弃了尘世的繁华。他以一种超脱俗世的态度来面对战乱和社会动荡。他用“养拙蓬为户”来形容自己过着质朴的生活,没有物质的华丽和世俗的纷扰。他的心灵像一片荒芜的荒野,无人问津。

诗中“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表达了作者远离乡土,隔绝了回家的道路。这里的“江”可以理解为分隔两地的鸭绿江,而“神女馆”则象征着异乡。

在最后两句,“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杜甫通过表达自己岁月的流转和容颜的老去,同时也映射出战乱和社会动荡带来的人间悲哀和困顿。尽管他身在他乡,杜甫深切地怀念着远离的家人,无奈战火离家的人情纷扰。

这首诗中的“遣愁”既可以理解为抒发内心的忧愁之情,也可以理解为摒除忧愁的作品。杜甫用简练而凄凉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在流亡他乡的孤独和无助,同时也反映了他对乡愁和人间悲哀的思索。这首诗既寓情于景,又表达了杜甫内心深处的情感,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才华。

遣愁拼音读音参考

qiǎn chóu
遣愁

yǎng zhuō péng wèi hù, máng máng hé suǒ kāi.
养拙蓬为户,茫茫何所开。
jiāng tōng shén nǚ guǎn, dì gé wàng xiāng tái.
江通神女馆,地隔望乡台。
jiàn xī róng yán lǎo, wú yóu dì mèi lái.
渐惜容颜老,无由弟妹来。
bīng gē yú rén shì, huí shǒu yī bēi āi.
兵戈与人事,回首一悲哀。


相关内容11:

不寐

赠崔十三评事公辅

承沈八丈东美除膳部员外,阻雨未遂驰贺,奉寄此诗

过津口

喜闻盗贼蕃寇总退口号五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寄邛州崔录事
    邛州崔录事,闻在果园坊。久待无消息,终朝有底忙。应愁江树远,怯见野亭荒。浩荡风尘外,谁知酒......
  • 行路难
    男儿轗轲徒搔首,入市脱衣且沽酒。行路难,权门慎勿干,平人争路相摧残。春秋四气更回换,人事何......
  • 白凫行
    君不见黄鹄高于五尺童,化为白凫似老翁。故畦遗穗已荡尽,天寒岁暮波涛中。鳞介腥膻素不食,终日......
  • 山寺(得开字,章留后同游)
    野寺根石壁,诸龛遍崔嵬。前佛不复辨,百身一莓苔。虽有古殿存,世尊亦尘埃。如闻龙象泣,足令信......
  • 太平寺泉眼
    招提凭高冈,疏散连草莽。出泉枯柳根,汲引岁月古。石间见海眼,天畔萦水府。广深丈尺间,宴息敢......
  • 宿青溪驿奉怀张员外十五兄之绪
    漾舟千山内,日入泊枉渚。我生本飘飘,今复在何许。石根青枫林,猿鸟聚俦侣。月明游子静,畏虎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