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北寺悟空禅师塔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24

北寺悟空禅师塔

宋代  苏轼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北寺悟空禅师塔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北寺悟空禅师塔翻译及注释

《北寺悟空禅师塔》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已将世界等微尘,
空里浮花梦里身。
岂为龙颜更分别,
只应天眼识天人。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禅师塔的深远寓意。诗人通过对世界和自我的感悟,提出了一种超越凡尘的境界。他认为世界和个人的存在都是微小而短暂的,就像微尘和梦幻般虚幻的花朵。诗中的"龙颜"指的是尊贵的君主,诗人认为与其追求世俗的荣华富贵,不如通过开悟的天眼去认识和理解天人之间的真实关系。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禅宗思想中的"空"与"觉"的境界。诗人将世界和个人的存在与微尘、虚幻的花朵进行类比,强调它们的短暂和虚幻性。他认为追求世俗的名利和权势是无意义的,真正重要的是通过超越个人的视野,用开悟的"天眼"去认识和理解天人之间的真实联系。

这首诗词在形式上采用了四句句式,每句四字,整体构思简洁明了。通过对世界和个人的抽象描绘,诗人展示了他对禅宗思想的理解和追求。他以平和的态度面对世俗,提倡超越功名利禄的精神境界,表达了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思。

苏轼是宋代文学史上的伟大诗人之一,他的作品充满思辨和哲学意味,富有感悟和启迪。《北寺悟空禅师塔》展现了他对禅宗思想的领悟和对人生境界的追求,具有一定的宗教与哲学内涵,同时也是传世佳作之一。

北寺悟空禅师塔拼音读音参考

běi sì wù kōng chán shī tǎ
北寺悟空禅师塔

yǐ jiāng shì jiè děng wēi chén, kōng lǐ fú huā mèng lǐ shēn.
已将世界等微尘,空里浮花梦里身。
qǐ wèi lóng yán gèng fēn bié, zhǐ yìng tiān yǎn shí tiān rén.
岂为龙颜更分别,只应天眼识天人。


相关内容11:

次韵借观《睢阳老五图

西山戏题武昌王居士

和陶岁暮作和张常侍

夜饮次韵毕推官

迁居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石芝
    土中一掌婴儿新,爪指良是肌骨匀。是之怖走谁敢食,天赐我尔不及宾。旌阳远游同一许,长史玉斧皆......
  • 和钱四寄其弟龢
    再见涛头涌玉轮,烦君久驻浙江春。年来总作维摩病,堪笑东西二老人。...
  • 韩干马
    少陵翰墨无形画,韩干丹青不语诗。此画此诗真已矣,人间驽骥漫争驰。...
  • 张无尽过黄州,徐君猷为守,有四侍人,姓为
    玉笋纤纤揭绣帘,一心偷看绿萝尖。使君三尺球头帽,须信从来只有檐。...
  • 食柑
    一双罗帕未分珍,林下先尝愧逐臣。露叶霜枝剪寒碧,金盘玉指破芳辛。清泉蔌蔌先流齿,香雾霏霏欲......
  • 韦偃牧马图
    神工妙技帝所收,江都曹韩逝莫留。人间画马惟韦侯,当年为谁扫骅骝。至今霜蹄踏长楸,圉人困卧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