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陈师道
2025-07-18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

宋代  陈师道  

郑公龙变不容亲,犹有先生不绝尘。
定力不为生死动,始知天地有闲人。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作者简介

陈师道(1053~1102)北宋官员、诗人。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陈师道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翻译及注释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姚先生归乡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姚先生高尚品德和超脱尘俗的赞赏之情。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郑公龙变不容亲,
犹有先生不绝尘。
定力不为生死动,
始知天地有闲人。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的诗意表达了作者对姚先生的敬佩和赞扬。首先,诗中提到了"郑公龙变不容亲",意指即便是郑公之龙也难以逃脱世俗的纷扰,而姚先生却能够超然物外,与尘世无关。这种对姚先生清高超脱的描述,既彰显了他的品德高尚,也暗示了世间的喧嚣和变幻对他无法产生影响。

其次,诗中表达了姚先生的定力和淡泊生死的态度。诗句"定力不为生死动"强调了他内心深处的定力和坚守,无论生死变幻,他都能保持平静。这种超越生死的境界使姚先生显得与众不同,也让人们认识到天地间存在着一些能够超脱尘世的人。

最后,诗中的"始知天地有闲人"表达了作者自己对姚先生的认识和领悟。作者通过观察姚先生的言行举止,才明白世界上存在着一些无欲无求、超然物外的人。这种领悟使作者产生了对姚先生的敬佩之情,并对人生的意义和境界有了更深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姚先生的塑造,展现了一个超脱尘俗、清高淡泊的形象。作者通过对姚先生的赞颂,表达了自己对超越物欲、追求内心宁静的人的崇敬之情。这首诗表现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观和价值观中的一种追求,强调了超脱尘缘、宁静自在的境界,给予读者一种心灵的慰藉和启迪。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yáo xiān shēng guī yí shān sān shǒu
送姚先生归宜山三首

zhèng gōng lóng biàn bù róng qīn, yóu yǒu xiān shēng bù jué chén.
郑公龙变不容亲,犹有先生不绝尘。
dìng lì bù wéi shēng sǐ dòng, shǐ zhī tiān dì yǒu xián rén.
定力不为生死动,始知天地有闲人。


相关内容11:

次韵答邢居实二首

和魏衍闻莺

拟汉宫词三首

寄张文潜舍人

寄寇元弼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和蒲左丞有美座上观雪二首
    高牙大纛晓登山,卷帐飞觞不避寒。十二玉楼横合道,三千银甲壮师干。寺条已验遗蝗化,平陇宁虞宿......
  • 奉贺陈圣予
    合谱儿童岁,为僚一再秋。初闻消息报,已作别离忧。急雪将无路,寒江欲断流。相逢宁易得,端为小......
  • 和沈世卿推官见寄
    倦看世态久低徊,且置穷通近酒杯。未忍一身闲处著,暂容双眼醉时开。为呼阿武扶头起,拟与山翁倒......
  • 次韵夜雨
    暗雨来何急,寒房客自醒。骤看灯闪闪,拟对竹青青。声到江干尽,风回叶上听。更长那得晓,欹侧想......
  • 送路纠归老丹阳
    身退不待年,意足不待余。宁闻有余论,但问我何如。才名四十年,盛气盖诸儒。独无金水力,竟与蛙......
  • 寄酬咸平朱宣德
    冥冥超世网,蔚蔚秀儒林。他日熟看面,今诗初得心。白头无故意,异代有同音。绠短徒施巧,终然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