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送张端明赴召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周必大
2025-07-19

送张端明赴召

宋代  周必大  

心正能教笔不欹,古来书法独公知。
颜筋柳骨留萧寺,总是甘棠去后思。

送张端明赴召翻译及注释

《送张端明赴召》是宋代周必大所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心正能教笔不欹,
古来书法独公知。
颜筋柳骨留萧寺,
总是甘棠去后思。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对张端明的送别之情。作者称赞张端明的内心纯正,他的品行和教诲能够使他的书法作品不偏不倚。作者认为张端明在书法艺术上独树一帜,被众人公认为卓越的书法家。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张端明的身影,他的颜面筋骨似柳枝般柔韧,他留下的足迹在萧寺中依然可见。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张端明离去的思念之情,他总是在思念张端明离开后的甘棠之地。

赏析:
这首诗词通过对张端明的赞美和思念,展示了宋代书法家的风采和情感。首先,作者称赞张端明的内心纯正,他的品行高尚,能够将这种纯正的心境融入到他的书法作品中,使其不偏不倚。这种内心的正直和品行的高尚是一个书法家必备的素质,也是古往今来众人所共知的。

其次,作者认为张端明在书法艺术上独领风骚,被公认为卓越的书法家。这表明张端明在书法方面有着独特的风格和才华,他的作品在当时备受赞赏。宋代是中国书法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张端明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其书法造诣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诗的后半部分描绘了张端明的身影,他的颜面筋骨柔韧如柳枝。这种描写既从外在形象上表现了他的柔和与灵动,也暗示了他书法作品的风格特点。同时,诗中提到萧寺,表明张端明的书法作品在那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使得他的艺术成就得以流传。

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张端明离去的思念之情。作者用"甘棠"来形容离别之地,暗示了张端明离开后的地方给作者带来了无尽的思念和怀念。整首诗抒发了作者对张端明的敬佩和思念之情,以及对他书法艺术的赞美和称颂。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张端明的敬佩和思念之情,展现了宋代书法家的风采和情感。它既是对张端明的赞美,也是对书法艺术的歌颂,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

送张端明赴召拼音读音参考

sòng zhāng duān míng fù zhào
送张端明赴召

xīn zhèng néng jiào bǐ bù yī, gǔ lái shū fǎ dú gōng zhī.
心正能教笔不欹,古来书法独公知。
yán jīn liǔ gǔ liú xiāo sì, zǒng shì gān táng qù hòu sī.
颜筋柳骨留萧寺,总是甘棠去后思。


相关内容11:

醉中至西径梅花下已盛开

山居二首

立春帖子·太上皇后阁

次韵杨廷秀待制二首

别大光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赠漳州守綦叔厚
    过尽蛮荒兴复新,漳州画戟拥诗人。十年去国九行旅,万里逢公一欠伸。王粲登楼还感慨,纪瞻赴召欲......
  • 资正殿学士萧照邻挽词二首
    科甲早巍巍,官曹总帝畿。间尝森画戟,毕竟践黄扉。衣钵传儿辈,笙歌彻妓围。百年盈省陌,何翅古......
  • 万玉亭
    万玉中间作此亭,规模虽小意高深。稚篁畏日生檐下,老树禁风长绿阴。不道官中尽汤火,谁知闹里有......
  • 次韵杨廷秀待制二首
    官府新辞上界仙,碧瑶沿口晋桃源。默存常在清都境,归去休芜靖节园。为问隆楼并杰阁,何如易野及......
  • 立春帖子·皇后阁
    新年佳节喜相重,屈指元宵五日中。雪柳巧装金胜绿,灯球斜映玉钗红。...
  • 敷文阁学士李仁甫挽词十绝
    经学渊源史笔高,文章余力埒风骚。纷纷小技夸流俗,磨灭身名笑尔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