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高骈
2025-09-06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

唐代  高骈  

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
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作者简介

高骈,字千里,南平郡王高崇文之孙,晚唐名将。高骈出生于禁军世家,其一生辉煌之起点为866年率军收复交趾,破蛮兵20余万。后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期间正值黄巢大起义,高骈多次重创起义军。被唐僖宗任命为诸道行营兵马都统。后中黄巢缓兵之计,大将张璘阵亡。高骈由此不敢再战,致使黄巢顺利渡江、攻陷长安。此后至长安收复的三年间,淮南未出一兵一卒救援京师,高骈一生功名毁之一旦。高骈嗜好装神弄鬼,几乎达到癫狂的程度。后被部将毕师铎所害,连同其子侄四十余人,“同坎(坑)瘗(埋)之”。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翻译及注释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是唐代高骈创作的一首诗词。诗意表达了秋天的凄凉之感和岁月易逝的感叹。

中文译文:
席箕风起,雁声萧瑟。
陇水边沙眼中满是忧愁。
三次遇上五更,欲将忧愁吹尽,
却不知几多白头之人。

诗意: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和雁鸣之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凄凉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席箕风起,象征着秋天的凉意。陇水之滨,流沙上充满了作者的忧愁与苦闷。无论春夏秋冬,时间总是不留情,而我们却不知有多少人到了老年时头发已经变白。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人类命运的瞬息变化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感叹。席箕风起和雁声清飘,形象地描绘了秋天的凄凉氛围。陇水边的流沙,代表了时间的流逝和无情的岁月。诗中的“三会五更”指的是时间的很短暂,但却要吹尽忧愁。最后两句诗道出了人们面对时间匆匆流逝时的无奈和无能。这首诗以简洁的文字,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对于时间变迁的感慨和忧伤,表达了对年华逝去的无可奈何。

边城听角·席箕风起雁拼音读音参考

biān chéng tīng jiǎo
边城听角

xí jī fēng qǐ yàn shēng qiū, lǒng shuǐ biān shā mǎn mù chóu.
席箕风起雁声秋,陇水边沙满目愁。
sān huì wǔ gēng yù chuī jǐn, bù zhī fán bái jǐ rén tóu.
三会五更欲吹尽,不知凡白几人头。


相关内容11:

别胡中丞

平望赠蚊

应天长

酒泉子

蜀中经蛮后寄陶雍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菩萨蛮
    梨花满院飘香雪,高楼夜静风筝咽。斜月照帘帷,忆君和梦稀小窗灯影背,燕语惊愁态。屏掩断香飞,......
  • 僧院泉
    澄澈照人胆,深山只一般。来难穷处所,心去助波澜。砌曲夜声苦,窗虚客梦阑。无心谁肯爱,时有老......
  • 南歌子
    艳冶青楼女,风流似楚真。骊珠美玉未为珍,窈窕一枝芳柳,入腰身舞袖频回雪,歌声几动尘。慢凝秋......
  • 恭世子诵
    贞之无报也。孰是人斯。而有斯臭也。贞为不听。信为不诚。国斯无刑。媮居幸生。不更厥贞。大命其......
  • 游张公洞寄陶校书
    步步势穿江底去,此中危滑转身难。下蒸阴气松萝湿,外制温风杖屦寒。数里烟云方觉异,前程世界更......
  • 沧浪峡·山下水声深
    山下水声深,水边山色聚。月照秋自清,花名春不去。似非人间境,又近红尘路。乍入洞中天,更移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