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拙轩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黄庭坚
2025-09-12

拙轩颂

宋代  黄庭坚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
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拙轩颂作者简介

黄庭坚 (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又称豫章黄先生,汉族,洪州分宁(今江西修水)人。北宋诗人、词人、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而且,他跟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为其中一宗)之称。英宗治平四年(1067)进士。历官叶县尉、北京国子监教授、校书郎、著作佐郎、秘书丞、涪州别驾、黔州安置等。诗歌方面,他与苏轼并称为“苏黄”;书法方面,他则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为“宋代四大家”;词作方面,虽曾与秦观并称“秦黄”,但黄氏的词作成就却远逊于秦氏。

拙轩颂翻译及注释

《拙轩颂》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的作品。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
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反思。诗中以对比手法,探讨了巧与拙的关系,以及追求巧的人与接受拙的人的不同心态。

首先,诗中提到"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表明作者认为巧的追求是不可行的,而拙则是无法回避的现实。这种观点可以理解为对人生的一种现实主义态度,认为追求完美和巧妙的境界是不切实际的。

接下来,诗中提到"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意味着通过打破既有的思维模式和常规,人们才能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和更深刻的真理。这里的"狂子"可以理解为拥有不拘泥于常规的思维方式,敢于打破束缚的人。

然后,诗中用"弄巧成拙"和"为蛇画足"来形容追求巧的人的行为,意味着过于追求巧妙反而会适得其反,结果变得拙劣。与此相对应的是"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表明过度追求巧的人往往会不满足于现状,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却忽视了拙的存在。

最后,诗中总结道"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意味着巧妙的人往往已经足够,而拙劣的人则不够。这里的"巧者"可以理解为那些具有才智和技巧的人,而"拙者"则是指那些缺乏巧思和技巧的人。作者通过这一结论,表达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认为追求巧并不是关键,拙的存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黄庭坚的《拙轩颂》通过对巧与拙的对比,体现了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和反思,表达了追求巧与接受拙的不同心态,以及追求过度巧的局限性。这首诗词在表达深刻的哲理思考的同时,也展示了作者独特的文学才华。

拙轩颂拼音读音参考

zhuō xuān sòng
拙轩颂

mì qiǎo liǎo bù kě, dé zhuō cóng hé lái.
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
dǎ pò shā pén yī wèn, kuáng zi yīn cǐ yǎn kāi.
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
nòng qiǎo chéng zhuō, wéi shé huà zú.
弄巧成拙,为蛇画足。
hé kuàng tóu shàng ān tóu, wū xià gài wū.
何况头上安头,屋下盖屋。
bì jìng qiǎo zhě yǒu yú, zhuō zhě bù zú.
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相关内容11:

再用旧韵寄孔毅甫

次韵清虚同访李园

卧陶轩

陈荣绪惠示之字韵诗推奖过实非所敢当辄次高

拜刘凝之画像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再次韵四首
    风櫺倒影日光寒,尧日当中露正乾。殿上给扶鸣汉履,螭头簪笔见秦冠。...
  • 秋怀二首
    茅堂索索秋风发,行遶空庭紫苔滑。蛙号池上晚来雨,鹊转南枝夜深月。翻手覆手不可期,一死一生交......
  • 以小团龙及半挺赠无咎并诗用前韵为戏
    我持玄圭与苍璧,以暗投人渠不识。城南穷巷有佳人,不索宾郎常晏食。赤铜茗椀雨斑斑,银粟翻光解......
  • 都下喜见八叔父
    一别七冬夏,几书通置邮。冥鸿难借问,江鲤多沈浮。心因梦想去,迹为山川留。叔趋丹凤阙,身向卧......
  • 答永新宗令寄石耳
    饥欲食首山薇,渴欲饮颍川水。嘉禾令尹清如冰,寄我南山石上耳。筠笼动浮烟雨姿,瀹汤磨沙光陆离......
  • 为黄龙心禅师烧香颂三首
    海风吹落楞伽山,四海山徒著眼看。一把柳丝收不得,和风搭在玉阑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