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待我周游遍,逢群遣奠终。
晶荧击高树,萧瑟动寒风。
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
咏史三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咏史三翻译及注释
《咏史三》是一首宋代诗词,作者是司马光。以下是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延陵腰利剑,上国使初通。
延陵是指古代中国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一把锋利的剑。上国使初通,指作者作为使者首次到达上国。
待我周游遍,逢群遣奠终。
作者表示自己将周游各地,逢人即奠酒祭祀,以表达对逝去的人的敬意。
晶荧击高树,萧瑟动寒风。
晶荧指的是剑光,击高树表示剑光照射到高耸的树木上。萧瑟动寒风则描绘了寒冷的风吹拂树林的声音。
谁敢欺生死,苍苍照尔衷。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念,谁敢欺负生者和死者,天地会见证他内心的真诚。
这首诗词通过描绘利剑、周游和奠酒等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追溯和对英雄人物的敬仰。诗中的剑光和寒风的描绘,增加了诗词的氛围和情感。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坚定信念和对正义的追求。整体上,这首诗词展示了作者对历史和英雄的热爱,并表达了对正义和真诚的追求。
咏史三拼音读音参考
相关内容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