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红梅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5

红梅

宋代  王安石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红梅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红梅翻译及注释

诗词:《红梅》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中文译文:
春天半开的花朵,可能无法忍受严寒。
北方的人们初次见到,误以为是杏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文人王安石所作,描绘了春天初开的红梅花。诗中写到花朵虽然开放了一半,但由于寒冷的天气,花朵可能无法完全绽放。北方的人们初次见到这种花,却误认为是杏花。通过这首诗,王安石表达了红梅花的坚韧和顽强生命力,以及人们对于美的感知和理解的局限性。

红梅花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象征之一,常被赋予忍受严寒、积极向上的品质。诗中的红梅花虽然受到寒冷的天气影响,但仍然努力开放,展示了生命的力量和顽强的生命意志。与此同时,诗中提到北方的人们对红梅花的误认,反映了人们对美的认知受限的现象。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通过对红梅花的描写,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思考。它让人们反思自身对美的认知和理解的局限性,同时赞美了红梅花的美丽和坚韧。

这首诗词在艺术上以简练的表达方式展示了作者对红梅花的独特感悟,同时通过对比和象征手法,引发读者对于美和认知的思考。它是王安石文学创作的典型作品之一,也展示了宋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思考。

红梅拼音读音参考

hóng méi
红梅

chūn bàn huā cái fā, duō yīng bù nài hán.
春半花才发,多应不奈寒。
běi rén chū wèi shí, hún zuò xìng huā kàn.
北人初未识,浑作杏花看。


相关内容11:

同昌叔赋雁奴

次韵唐彦猷华亭十咏其九昆山

何处难忘酒二首

奉酬约之见招

寄吴氏女子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赠曾子固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挟才乘气不媚柔,群儿谤伤均一口。吾语群儿勿谤伤,岂有曾子终......
  • 次韵徐仲元咏梅二首
    溪杏山桃欲占新,高梅放蕊尚娇春。额黄映日明飞燕,肌粉含风冷太真。玉笛悲凉吹易散,冰纨生涩画......
  • 诸葛武侯
    恸哭杨顒为一言,余风今日更谁传。区区庸蜀支吴魏,不是虚心岂得贤。...
  • 客至当饮酒二首
    结屋在墙阴,闭门读诗书。怀我平生友,山水异秦吴。杖藜出柴荆,岂无马与车。穷通适异趣,谈笑不......
  • 和甫如京师微之置酒
    季子将北征,貂裘解亭皋。使君拥鸣驺,出饯载酒醪。作诗宠行色,坐客多贤豪。信知大夫才,能赋在......
  • 凤凰山
    驱马信所适,落日望九州。青山满天地,何往为吾丘。贫贱身秖辱,富贵道足羞。涉句谅如此,惜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