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桃花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7

桃花

宋代  苏轼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

桃花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桃花翻译及注释

《桃花》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桃花争相开放,如同没有等待叶子的允许,密密地连接在一起,几乎看不到花间的隔离。在池塘旁边,有人窥视监视,一条惊慌的鱼跃出水面,溅起水花飞过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表达了桃花的生命力和热情。桃花不顾一切地开放,像是没有等待叶子的允许,密密地相连,形成了一片华美的景色。诗中提到了一个人在池塘旁边窥视监视,这突然的惊扰使一条鱼跃出水面,溅起水花,给整个景象带来了一种生动的动态感。

赏析:
苏轼以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桃花盛开的景象,通过桃花的生长状态和形态表达了桃花的热情和生命力。诗中的桃花不受任何阻碍,争相开放,形成了一片美丽的景色。这种热情和生命力与人们追求自由和独立的精神相呼应,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热爱。

诗中的窥视者和惊鱼的插入,使整个景象更加生动有趣。窥视者的出现给诗中的景象增添了一丝神秘和戏剧性,而惊鱼跃出水面的瞬间则给整个景象带来了一种动态的感觉,使诗意更加丰富。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描写,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和向往,展现了苏轼的诗性和情感。同时,诗中所蕴含的思考和意境也给读者带来了一种启迪和思索的空间。

桃花拼音读音参考

táo huā
桃花

zhēng kāi bù dài yè, mì zhuì yù wú tiáo.
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
bàng zhǎo rén kuī jiān, jīng yú shuǐ jiàn qiáo.
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


相关内容11:

上巳日恩赐曲江宴会即事

常润道中有怀钱塘寄述古五首

和子由论书

南乡子 集句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和同州杨侍郎夸柘枝见寄
    细吟冯翊使君诗,忆作余杭太守时。君有一般输我事,柘枝看校十年迟。...
  • 赠祖三咏
    〔济州官舍作〕[虫萧][虫肖]挂虚牖。蟋蟀鸣前除。岁晏凉风至。君子复何如。高馆阒无人。离居......
  • 哭孔戡
    洛阳谁不死?戡死闻长安。我是知戡者,闻之涕泫然。戡佐山东军,非义不可干。拂衣向西来,其道直......
  • 酬皇甫宾客
    闲官兼慢使,着处易停轮。况欲逢新岁,仍初见故人。冒寒寻到洛,待暖始归秦。亦拟同携手,城东略......
  • 南乡子
    旌旆满江湖。诏发楼船万舳舻。投笔将军因笑我,迂儒。帕首腰刀是丈夫。粉泪怨离居。喜子垂窗报捷......
  • 暮归
    不觉百年半,何曾一日闲?朝随烛影出,暮趁鼓声还。瓮里非无酒,墙头亦有山。归来长困卧,早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