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虾蟆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9-07

虾蟆

宋代  苏轼  

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
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虾蟆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虾蟆翻译及注释

《虾蟆》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虾蟆,睅目知谁瞋,
皤腹空自胀。
慎勿困蜈蚣,
饥蛇不汝放。

中文译文:
蟾蜍,睁开眼睛看看是谁生气,
白肚子空空地胀着。
小心别被困住像蜈蚣一样,
饥饿的蛇不会放过你。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虾蟆(蟾蜍)为形象,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一种幽默而深刻的哲理。诗人以自嘲的方式,通过描述虾蟆的形象和行为,表达了对人性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诗人说“睅目知谁瞋”,指的是当虾蟆睁开眼睛时,可以知道周围是否有人生气或怒视它。这句话通过虾蟆的特点,间接地暗示了人们对于自己行为的觉察和判断。诗人或许在暗示人们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不要做出让人生气的事情。

接着,诗人说“皤腹空自胀”,形容虾蟆的腹部鼓胀而空空如也。这句话可以引申为人们追求虚荣、空洞的欲望,却得到的只是暂时充实,内心的空虚和无意义。诗人通过虾蟆的形象,表达了对于人们追求虚无的批判和警示。

最后两句“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是诗人的忠告。虾蟆通常被认为是蜈蚣的食物,但是诗人告诫虾蟆要小心,不要被困住像蜈蚣那样。而饥饿的蛇也不会放过虾蟆,这句话可以理解为诗人提醒人们要小心保护自己,不要被他人欺负或伤害。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以虾蟆为寓言形象,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对于人性的思考和警示。诗人以幽默的方式,通过虾蟆的形象,传达了对于人们行为、欲望和自我保护的深刻思考,让读者在欣赏诗词的同时也得到了一定的启示。

虾蟆拼音读音参考

há ma
虾蟆

hàn mù zhī shuí chēn, pó fù kōng zì zhàng.
睅目知谁瞋,皤腹空自胀。
shèn wù kùn wú gōng, jī shé bù rǔ fàng.
慎勿困蜈蚣,饥蛇不汝放。


相关内容11:

宋复古画《潇湘晚景图

赠章默

岁除题王文甫家桃符

次韵陈时发太博双竹

北山广智大师,回自都下,过期而归,时率开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亡伯提刑郎中挽诗二首,甲辰十二月八日凤翔
    挥手东门别,朱颜鬓未霜。至今如梦寐,未信有存亡。後事书千纸,新坟天一方。谁能悲楚相,抵掌悟......
  • 山坡陀行
    山坡陀兮下属江,势崖绝兮游波所荡如颓墙。松茀律兮百尺旁,拔此惊葛之。上不见日兮下可依,吾曳......
  • 和陶与殷晋安别
    孤生知永弃,末路嗟长勤。久安儋耳陋,日与雕题亲。海国此奇士,官居我东邻。卯酒无虚日,夜棋有......
  • 樗
    自昔为神树,空闻蜩鵙鸣。社公烦见辍,为尔致羊羹。...
  • 次韵刘景文路分上元
    华灯閟艰岁,冷月挂空府。三吴重时节,九陌自歌舞。云从月几望,遂至一百五。嘉辰可屈指,乐事相......
  • 辩才老师退居龙井,不复出入·余往见之·尝
    日月转双毂,古今同一丘。惟此鹤骨老,凛然不知秋。去住两无碍,人天争挽留。去如龙出山,雷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