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王安石
2025-09-05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

宋代  王安石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翻译及注释

诗词:《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缲成白雪桑重绿,
割尽黄云稻正青。
它日玉堂挥翰手,
芳时同此赋林垧。

中文译文:
用白雪缝制成的桑树显得更加绿意盎然,
收割掉了金黄云彩般的稻谷,正是青翠欲滴的时节。
在那个日子里,玉堂上挥舞着笔墨的手,
芬芳的时光中,与你一同赋写林垧之景。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王安石写给他的友人和叔的,描述了两人五月一同游览齐安的景色和心情。诗中以对自然景物的描绘来表达情感,展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首两句“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运用了对比的手法,通过描绘白雪缝制的绿色桑树和金黄的稻谷,强调了五月时节大自然的生机和丰收的景象。这种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描绘,传递了作者对大自然美好景色的喜悦之情。

接下来的两句“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则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共同创作的渴望。玉堂指的是文人士大夫的书房,挥翰手表示挥毫泼墨,表达了作者对于友人和叔共同创作诗文的美好愿景。芳时指的是美好的时光,赋林垧则是指共同创作诗文的场所。这两句表达了作者与友人共同创作的情愿,通过文人雅士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追求艺术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展现了王安石对自然和友谊的热爱,以及对共同创作和美好时光的向往。同时,通过细腻的笔墨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给读者带来了美好的视觉和情感体验。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拼音读音参考

rén xū wǔ yuè yǔ hé shū tóng yóu qí ān
壬戌五月与和叔同游齐安

qiāo chéng bái xuě sāng zhòng lǜ, gē jǐn huáng yún dào zhèng qīng.
缲成白雪桑重绿,割尽黄云稻正青。
tā rì yù táng huī hàn shǒu, fāng shí tóng cǐ fù lín shǎng.
它日玉堂挥翰手,芳时同此赋林垧。


相关内容11:

岁暮海上作

酒泉子

岁暮书怀寄林玉溪

南歌子

岘山送张去非游巴东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湖上
    湖上团团三十里,若非杨柳即楼台。城门未锁黄昏月,更住旗亭把一杯。...
  • 大热五首 其三
    大渴遇甘井,汲多井欲竭。入喉化为汗,不救胸中热。吾闻三危露,迥与众水别。其色莹琉璃,其冷胜......
  • 春日二首呈黄子迈大卿
    野人何得以诗鸣,落魄骑驴走帝京。白发半头惊岁月,虚名一日动公卿。颇思湖上春风约,不柰楼头夜......
  • 访曾云巢
    一老今无恙,诸公昔与俦。随时难苟合,怀道早归休。苦似陶元亮,全如秦少游。笔端锋锐别,有待续......
  • 屿赠白云先生王迥
    悠悠清水江,水落沙屿出。回潭石下深,绿筿岸傍密。鲛人潜不见,渔父歌自逸。忆与君别时,泛舟如......
  • 寄兴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