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名句 >松桂得干霄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8

松桂得干霄

宋代  苏轼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松桂得干霄翻译及注释

诗词:《南寺》
朝代:宋代
作者:苏轼

东去愁攀石,
西来怯渡桥。
碧潭如见试,
白塔苦相招。
野馈惭微薄,
村沽慰寂寥。
路穷斤斧绝,
松桂得干霄。

中文译文:
向东去,愁苦攀爬山石,
向西来,畏惧渡过桥。
碧潭似乎在试探我,
白塔苦苦地呼唤我。
野外的馈赠使我惭愧微薄,
村中的沽酒安慰了我的寂寥。
路途走到了尽头,斧头的砍劈声停止了,
松树和桂花得以登上苍穹。

诗意和赏析:
《南寺》是苏轼在宋代创作的一首诗词,通过描绘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所见所感,表达了他对于人生的矛盾和追求的思考。

诗的前两句“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描绘了作者行走在险峻山石和渡过狭窄桥梁时的心理状态。愁苦和畏惧体现了作者在行进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接下来的两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遇到的景观给他带来的心灵的触动。碧潭似乎在试探作者的心志,白塔则用苦苦的姿态吸引着作者的目光,暗示了作者在旅途中对于内心和信仰的思考和探索。

第五句“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得到的民间的馈赠和村中的酒食,使他感到自己所能奉献的微薄和寂寥得到了一些安慰和满足。这里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关注,以及对于人情世故的思考。

最后两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表达了作者行走至尽头,不再有斧头的砍劈声,而松树和桂花则得以登上苍穹,寓意着追求卓越和超越平凡的精神境界。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在旅途中的心境和思考,通过对于困境、景观、民俗和追求的描绘,展现了苏轼对于人生和人性的深刻思考,以及对于追求卓越和超越的追求。

松桂得干霄拼音读音参考

nán sì
南寺

dōng qù chóu pān shí, xī lái qiè dù qiáo.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
bì tán rú jiàn shì, bái tǎ kǔ xiāng zhāo.
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
yě kuì cán wēi bó, cūn gū wèi jì liáo.
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
lù qióng jīn fǔ jué, sōng guì dé gàn xiāo.
路穷斤斧绝,松桂得干霄。


相关内容11:

鸟噪猿呼昼闭门

泪珠不用罗巾裛

潇潇细雨凉吹颊

离亭欲去歌声咽

犹作殷勤别


相关热词搜索:松桂得干霄
热文观察...
  • 湖上萧萧疏雨过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
  • 山头霭霭暮云横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
  • 陂塘水落荷将尽
    湖上萧萧疏雨过,山头霭霭暮云横。陂塘水落荷将尽,城市人归虎欲行。谁谓江湖居,而为虎豹宅。焚......
  • 路穷斤斧绝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
  • 村沽慰寂寥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
  • 野馈惭微薄
    东去愁攀石,西来怯渡桥。碧潭如见试,白塔苦相招。野馈惭微薄,村沽慰寂寥。路穷斤斧绝,松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