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留题材曾丞道堂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李弥逊
2025-07-20

留题材曾丞道堂

宋代  李弥逊  

阴阴翠竹销虚堂,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便应题作小秋霜。

留题材曾丞道堂作者简介

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号筠西翁、筠溪居士、普现居士等,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观三年(1109)进士。高宗朝,试中书舍人,再试户部侍郎,以反对议和忤秦桧,乞归田。晚年隐连江(今属福建)西山。所作词多抒写乱世时的感慨,风格豪放,有《筠溪乐府》,存词80余首。

留题材曾丞道堂翻译及注释

《留题材曾丞道堂》是宋代李弥逊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阴阴翠竹销虚堂,
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
便应题作小秋霜。

诗意:
这首诗以写景的方式描绘了一幅具有浓郁秋意的景象。首句描述了翠竹的茂盛,将绿色的竹子与虚堂相对照,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二句描绘了青山的壮丽景色,青山只露出一半,似乎要从竹墙之外延伸出来。第三句通过描绘阳光被竹子遮挡,消失在竹林的阴影下,形象地表达了白天的时光短暂。最后一句以“小秋霜”的形象隐喻了秋天的临近,预示着季节的变迁。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描绘了秋天的景色,通过对竹子、青山和白昼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和季节的过渡。首句中的“阴阴翠竹”给人一种阴凉、清新的感觉,与虚堂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竹子的生机勃勃。第二句中的“竹外青山半出墙”使人感受到青山的壮丽和无限延伸的意象,同时也增强了整体画面的层次感。第三句通过描绘阳光被竹子遮挡,消失在竹林的阴影下,给人以时光短暂的感觉,暗示人生的短暂和易逝。最后一句以“小秋霜”暗示着秋天的临近,将季节的变迁与自然景色相结合,给人以深远的思考。

整首诗运用了简练而富有意境的语言,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抓住了人们对季节变化和生命短暂的感慨。通过对景物的描写,唤起了读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对生命的思考。

留题材曾丞道堂拼音读音参考

liú tí cái céng chéng dào táng
留题材曾丞道堂

yīn yīn cuì zhú xiāo xū táng, zhú wài qīng shān bàn chū qiáng.
阴阴翠竹销虚堂,竹外青山半出墙。
qī chǐ lóng yá xiāo bái zhòu, biàn yīng tí zuò xiǎo qiū shuāng.
七尺龙牙消白昼,便应题作小秋霜。


相关内容11:

偶成二首

五石·碧涧

和陈舜弼中秋有感三首

访故人

题范才元湘江诗画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凤池小饮
    北山知有出郊心,为霁春寒十日阴。水石本为迁客共,一枝端欲寄深林。...
  • 题显亲庵谨次严韵
    寒芦败苇秋风严,魏紫妙黄春色妍。谁能不随天地转,开阖自我古无前。秋花忽从三月盛,引得好诗来......
  • 喜雨二章
    暘虫赫赫欲流金,夹岸垂杨失翠阴。已恐人间被汤旱,谁从天上作商霖。崇墉定有千箱积,果腹同倾四......
  • 飞萤
    谷雨已十日,不散阴云顽。夜风翼腐草,借光蒲苇间。往来自相照,似欣天地宽。何时东方白,红日开......
  • 送邵文伯归溧阳
    盍簪异县亦三年,浮木逢龟信偶然。忙里计筒长遗客,静中酒户不妨禅。酸寒溧导君今似,枯槁湘原我......
  • 过铅山石井
    抱石寒泉涌帝青,净涵窟宅驻鲵鲸。谁知润物功无尽,只见岩腰鉴样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