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佚名
2025-07-19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

唐代  佚名  

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翻译及注释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是一首唐代的诗词,作者佚名。下面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听闻黄花戍,多年未解兵。
可怜闺中月,偏照汉家营。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身处黄花戍的士兵,长年在戍所中守卫边疆,未曾得解放。诗人同情地描述了他思念家乡的心情,并通过描绘闺中的明月,表达了士兵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明月虽然遥远,但它仍然照耀着士兵所在的汉家营地,象征着家人对他的关怀和期盼。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士兵在边塞的艰辛生活和与家人的离别之苦。诗人通过抒发士兵的心声,展现了他们的孤独和忧愁。诗中的黄花戍是指黄花城,是唐代边塞的重要军事要塞之一。士兵们长年在此守卫,与家人相隔甚远,无法回家团聚。诗人通过“闺中月”来象征家乡,月亮的光辉照耀着汉家营地,寄托了士兵对家人的思念和渴望。这种温情的描绘给人一种深深的同情和感动,让读者对士兵们的辛苦和牺牲心生敬意。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士兵在戍所中的艰辛生活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通过对士兵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他们的同情和关怀,以及对家庭团聚的渴望,使读者在共情中感受到士兵们的辛酸和无奈,从而引发读者内心深处的共鸣。

这首诗具有浓厚的人情味和社会关怀,展示了唐代时期士兵在边塞的艰难境遇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简洁而富有意境的描写,诗人成功地表达了士兵的心声,给人以思考和共鸣的空间。这种抒发人们情感的方式,使得诗歌具有了超越时空的生命力,让读者在感受士兵的悲苦与渴望的同时,也反思人性与社会的关系。

总之,《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通过简洁而深入的描写,展现了唐代士兵在黄花戍的艰辛生活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诗人通过对家乡明月的描绘,抒发了士兵与家人之间的深情纽带。这首诗以其真实而动人的情感,引发读者对士兵们奉献和牺牲的思考,同时也让人们对家庭团聚和人性关怀产生共鸣。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拼音读音参考

zá qū gē cí yī chuān gē dì sān
杂曲歌辞·伊川歌第三

wén dào huáng huā shù, pín nián bù jiě bīng.
闻道黄花戍,频年不解兵。
kě lián guī lǐ yuè, piān zhào hàn jiā yíng.
可怜闺里月,偏照汉家营。


相关内容11:

暮秋言怀

杂曲歌辞·踏歌词

享先农乐章·雍和

享太庙乐章·肃和

杂曲歌辞·春游吟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冬歌
    南光走冷圭,北籁号空木。年年任霜霰,不减筼筜绿。...
  • 杂曲歌辞·塞姑
    昨日卢梅塞口,整见诸人镇守。都护三年不归,折尽江边杨柳。...
  • 杂曲歌辞·排遍第一
    三秋陌上早霜飞,羽猎平田浅草齐。锦背苍鹰初出按,五花骢马喂来肥。...
  • 七夕赋咏成篇
    日日思归勤理鬓,朝朝伫望懒调梭。凌风宝扇遥临月,映水仙车远渡河。历历珠星疑拖珮,冉冉云衣似......
  • 杂曲歌辞·鸣雁行
    嗷嗷鸣雁鸣且飞,穷秋南去春北归。去寒就暖识所处,天长地阔栖息稀。风霜酸苦稻粱微,羽毛摧落身......
  • 杂曲歌辞·起夜半
    念远心如烧,不觉中夜起。桃花带露泛,立在月明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