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苏轼
2025-07-19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宋代  苏轼  

芎穷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蓝。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翻译及注释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是苏轼写的一首诗词。这首诗词描述了作者游览园中,触景生情,对草木的生长和凋零之感的抒发。

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芎穷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蓝。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诗词的意境是通过描绘园中的草木来表达人生的无常和凋零的主题。下面是对诗词意义和赏析的分析:

这首诗词通过描写芎穷和白芷这两种植物的生长和迁徙,表达了人生的变迁和无常。芎穷原本生长在蜀地的山间,但它漂流到了江南地区;而白芷原本生长在江南,但它却来到了关辅地区。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暗示了人生中的迁徙和变化。

诗中描绘了茂盛的芎穷和白芷,它们的茎叶翠绿欲滴,清晨的露水滋润着它们,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然而,这些植物尚未开花结果,它们的潜力和美丽被大自然所承载。诗人将它们比作可以装满筐蓝的实物,显示了它们的价值和潜能。

然而,秋节已经过去,这些草木逐渐老去,受到了寒冷的折磨,不再像春天那样欣欣向荣。诗人感叹自己无力改变大自然的规律,对于这些微小的生命感到惭愧。斸根取其实的意象暗示了作者对生命的无奈和无力。

整首诗词运用了描写自然景物的手法,通过对草木生长和凋零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和生命短暂的思考。同时,诗中还融入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意义的深思。这首诗词展示了苏轼独特的思想和情感表达能力,是他作品中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佳作。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拼音读音参考

hé zi yóu jì yuán zhōng cǎo mù shí yī shǒu
和子由记园中草木十一首

qiōng qióng shēng shǔ dào, bái zhǐ lái jiāng nán.
芎穷生蜀道,白芷来江南。
piāo liú dào guān fǔ, yóu bù shī fāng gān.
漂流到关辅,犹不失芳甘。
zhuó zhuó cuì jīng mǎn, yīn yīn qīng lù hán.
濯濯翠茎满,愔愔清露涵。
jí qí wèi huā shí, kě yǐ zī kuāng lán.
及其未花实,可以资筐蓝。
qiū jié hū yǐ lǎo, kǔ hán fēi suǒ kān.
秋节忽已老,苦寒非所堪。
zhǔ gēn qǔ qí shí, duì cǐ wēi wù cán.
斸根取其实,对此微物惭。


相关内容11:

伯父《送先人下第归蜀

和陶杂诗十一首

刘贡父见余歌词数首,以诗见戏,聊次其韵

九日次韵王巩

绝句二首


相关热词搜索:
热文观察...
  • 寒食日答李公择三绝次韵
    簿书鼛鼓不知春,佳句相呼赖故人。寒食德公方上冢,归来谁主复谁宾。...
  • 东楼
    白发苍颜自照盆,董生端合是前身。独栖高阁多辞客,为著新书未绝麟。小醉易醒风力软,安眠无梦雨......
  • 雷州八首
    旧时日南郡,野女出成群。此去尚应远,东风已如云。蚩氓托丝布,相就通殷勤。可怜秋胡子,不遇卓......
  • 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
    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觉......
  • 戏子由
    宛丘先生长如丘,宛丘学舍小如舟。常时低头诵经史,忽然欠伸屋打头。斜风吹帷雨注面,先生不愧旁......
  • 巫山
    瞿塘迤逦尽,巫峡峥嵘起。连峰稍可怪,石色变苍翠。天工运神巧,渐欲作奇伟。坱轧势方深,结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