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诗意和翻译_唐代诗人令狐楚
2025-07-20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

唐代  令狐楚  

边塞  战士  生活  

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
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谁向西园游,空归北堂卧。
佳期信难得,永夕无可奈。
抚枕独高歌,烦君为予和。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作者简介

令狐楚(766或768~837) ,唐代文学家。汉族,字壳士。宜州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先世居敦煌(今属甘肃)。贞元七年 (791)登进士第。宪宗时,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出为华州刺史,拜河阳怀节度使。入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宪宗去世,为山陵使,因亲吏赃污事贬衡州刺史。逝世于山南西道节度使镇上。谥曰文。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翻译及注释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是唐代诗人令狐楚所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
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谁向西园游,空归北堂卧。
佳期信难得,永夕无可奈。
抚枕独高歌,烦君为予和。

诗意:
这首诗词表达了诗人令狐楚在八月十七日夜晚的怀念和思考之情。诗中描绘了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留恋之情。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沉的情感。首两句“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表达了时光的流转和岁月的变迁。诗人以三五、二八来代表青春的年华,意味着青春时光已经不再停留,而转瞬即逝。下文的“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进一步强调了光阴的流逝,金蟾未能升起,玉树也逐渐凋零,暗示了岁月的无情和生命的有限。

接下来,诗人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思念之情。“谁向西园游,空归北堂卧”,这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无奈,他向往过去的美好时光,但却只能孤独地回到北堂安眠。而“佳期信难得,永夕无可奈”则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或美好人事的期盼难以实现,对现实的无奈和失望。

最后两句“抚枕独高歌,烦君为予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情感和思绪。他独自抚着枕头,高歌一曲,希望能够借歌寄托内心的苦闷和无奈之情,并希望能够与他人分享这种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词通过对时光流逝和逝去美好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时光的留恋和对现实的烦恼。诗词简练而深沉,通过抒发内心情感,引发读者对生命与时光的思考。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拼音读音参考

bā yuè shí qī rì yè shū huái
八月十七日夜书怀

sān wǔ jì bù liú, èr bā yòu hái guò.
三五既不留,二八又还过。
jīn chán zhe wèi chū, yù shù bēi shāo pò.
金蟾著未出,玉树悲稍破。
shuí xiàng xī yuán yóu, kōng guī běi táng wò.
谁向西园游,空归北堂卧。
jiā qī xìn nán de, yǒng xī wú kě nài.
佳期信难得,永夕无可奈。
fǔ zhěn dú gāo gē, fán jūn wèi yǔ hé.
抚枕独高歌,烦君为予和。


相关内容11:

杂言赋得风送崔秀才归白田限三五六七言(暄字)

赠李傅

三月晦日会李员外座中频以老大不醉见讥因有此赠

秋日题陈宗儒圃亭,凄然感旧

长安春游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发硖石路上却寄内
    莎栅东行五谷深,千峰万壑雨沈沈。细君几日路经此,应见悲翁相望心。...
  • 再送
    顷来多谑浪,此夕任喧纷。故态犹应在,行期未要闻。...
  • 郡斋感物寄长安亲友
    晴天春意并无穷,过腊江楼日日风。琼树花香故人别,兰卮酒色去年同。闲吟铃阁巴歌里,回首神皋瑞......
  • 酬冯监拜昭陵回途中遇雨见示
    之子共乘轺,清秋拜上霄。曙霞迎夙驾,零雨湿回镳。甘谷行初尽,轩台去渐遥。望中犹可辨,耘鸟下......
  • 发潭州寄李宁常侍
    君今侍紫垣,我已堕青天。委废从兹日,旋归在几年。心为西靡树,眼是北流泉。更过长沙去,江风满......
  • 放歌行
    夕阳不驻东流急,荣名贵在当年立。青春虚度无所成,白首衔悲亦何及。拂衣西笑出东山,君臣道合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