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帮 >古诗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诗意和翻译_宋代诗人张嵲
2025-07-19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

宋代  张嵲  

世人应未到,若士或曾游。
岸隔千峰秀,门临万濑愁。
蜺旌疑可迟,丹洞拟深投。
归去夸尘侣,城闉鹤暂留。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作者简介

张嵲(一○九六--一一四八),字巨山,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上舍中第,调唐州方城尉,改房州司法参军,辟利州路安抚司干办公事。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翻译及注释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是宋代张嵲的一首诗词。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六月初三这一天泛舟至奇石洞,留题于洞中的情景。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世人应未到,若士或曾游。
岸隔千峰秀,门临万濑愁。
蜺旌疑可迟,丹洞拟深投。
归去夸尘侣,城闉鹤暂留。

诗意:
这里的世人还未到达,也许曾有士人游历过。
岸边分隔着千峰的秀美,门前面对着万濑的忧愁。
景色如此美好,让人以为时光可以慢下来;洞穴如此深邃,让人有意沉浸其中。
回去时可以夸耀与伴侣们的尘世之游,而城闉中的仙鹤也暂时停留在这里。

赏析:
这首诗以六月初三的泛舟之旅为背景,展现了作者在奇石洞中的所见所感。诗人通过描绘洞穴美景,表达了对人世之游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他认为这个地方还未被世人发现,只有少数士人可能曾经到过。岸边山峰起伏,景色秀美,而面对着洞外的万濑,诗人却感到忧愁。这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给人以宁静与美好的感受。

诗中的蜺旌和丹洞是意境的营造,蜺旌是神话中的传说生物,意味着此地的景色令人怀疑是否真实,而丹洞则象征深邃和神秘。诗人将自己的归去与尘世之侣进行对比,表达了对于自然之境的追求与向往。最后一句中的"城闉鹤暂留",给人以意境的转变,表达了诗人对于仙鹤的暂时停留的赞美,也暗示了人们应该暂时停留在这美好的景色中,感受自然的宁静与神秘。

整首诗以自然山水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和对远离尘嚣的向往。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对情感的表达,塑造了一幅宁静而美好的意境。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细腻的描写,展示了宋代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对自然的热爱。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拼音读音参考

yú yú liù yuè chū sān rì fàn zhōu zhì qí shí dòng liú tí dòng zhōng yī shǒu
余於六月初三日泛舟至奇石洞留题洞中一首

shì rén yīng wèi dào, ruò shì huò céng yóu.
世人应未到,若士或曾游。
àn gé qiān fēng xiù, mén lín wàn lài chóu.
岸隔千峰秀,门临万濑愁。
ní jīng yí kě chí, dān dòng nǐ shēn tóu.
蜺旌疑可迟,丹洞拟深投。
guī qù kuā chén lǚ, chéng yīn hè zàn liú.
归去夸尘侣,城闉鹤暂留。


相关内容11:

九日奉呈同僚四绝句

落成王朝奉庙以薄恙不获预谢谢刘宰并诸乡丈

呈同游诸公

拟苏少卿寄内

送赵叔静教授闽中四首


相关热词搜索:文博
热文观察...
  •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相从意气豪,相知鬓毛斑。细说竟昨非,浅斟始今欢。每怀吾党多,未捄此世难。一则琢冰雪,再则纫......
  • 送范宪东叔帅潼川四首
    逢人九顿首,遇事三折肱。虽知少为狂,正复老可憎。吾今有储粟,吾昔有短檠。鲁论训何如,周易读......
  • 游灵岩寺
    吴王避暑地,西施採香路。陵谷隅未移,山川尚如故。遗宫俱泯灭,轮奂乃僧户。梵放想遗转,考槃疑......
  • 孝宗皇帝挽词五首
    贞观真英主,三王合庶几。此时生后圣,端欲踵前徽。济世功何异,除凶志偶违。辛勤三十载,十渐更......
  • 往年沿檄金州谒女娲神祠是时犹未乱也绍兴壬
    七年如转首,复过此山头。阅世兴衰异,伤时涕泪流。嗟无补天手,岂有去乡愁。渐觉山河异,凭高更......
  • 双楠送何致远归陕西二首
    乱后生涯似转蓬,何堪送客值秋风。含悽试看东归路,只见青山绕汉中。...